浙江省临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临安 中学 2015 2016 学年 语文 上学 第一次 适应性 考试 试题
- 资源描述:
-
1、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适应性考试试卷语文学科 一、语言综合运用(36分,116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依偎(wi)峥嵘(zhn)濒危(pn) 挥斥方遒(qi)B. 脊骨(j) 阻遏() 戏谑(xu) 百舸争流()C. 给予(j) 给以(gi) 慰藉(ji)慷慨激昂(ki)D. 流岚(ln) 眷属(jun) 粗犷(kun) 沁园春(q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槁暴(p) 跬步(u)句读(du) 金石可镂(lu)B老聃(dn) 戕害(qin)接触(ch) 锲而不舍(sh)C痴迷(ch) 宝藏(zn)郯子(tn) 骐骥一跃(yo)D
2、积累(li) 沉溺(n)瞬间(sn) 不计其数(sh)3.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意气义气意趣异趣B.辟谷避邪避嫌壁谢C.寥落辽廓辽远燎原D.原形原型园形元勋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绮丽凯旋向往点缀B.嵯峨遐思澎湃糊涂C.暴雨想象羡慕强悍D.濛胧神秘眺望绿荫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_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_风那么大,我们还是登上了山顶。是的,我焦急地_着他们的评定。给以轻蔑的微笑,_的嘲讽。A.毅然尽管等候辛酸B.依然尽管等待辛辣C.毅然不管等待辛酸D.依然不管等候辛辣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A.重庆图书馆设立“十八大
3、”主题图书借阅专区,希望市民通过阅读,回顾党的奋斗历史,重温峥嵘岁月。B.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C.现在有一些人打着行为艺术的旗号,公然在大街上或袒胸露背,或披头散发,意气风发,哗众取宠,其行为为世人所不齿。D.十八岁,风华正茂,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希望同学们把握激情,拥有理性,懂得责任,懂得奋斗,用实际行动迈好成人的第一步。7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忧心忡忡,由于受到网络游戏的影响,不少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养成了一种不怕事大的恶习,有的甚至明目张胆地去干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社会风气江
4、河日下,令人不安。A.忧心忡忡B.耳闻目睹C.明目张胆D.江河日下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汉学家认为中国文学锦衣夜行,有客观因素,比如语言障碍;也有主观原因,比如说一些先入为主的阅读成见阻碍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学的接受。B.2014年11月25日上午,“向阳红09”船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驶离江苏江阴。据了解,这是“蛟龙”号赴西南印度洋首次开展科考。C.市环保局通过实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综合整治,解放大道已杜绝了现场搅拌混凝土的违规现象,衡阳市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D.近日伦敦高等法院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9下列各句中,没有
5、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只是想往,而抛弃现实。B.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C.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D.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10下列诗句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B.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C.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D.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1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
6、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A.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B.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C.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祼的情感。D.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1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才能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必须依靠法律力量,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仅靠良心、道德,不可能有效地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行为。A.B.C.D.13把下面带序号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
7、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2分)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_。唐诗之弊为肤廓平滑,宋诗之弊为生涩枯淡。譬请修园林譬请游山水唐诗则如高峰远望,意气浩然唐诗则如叠石凿池,筑亭辟馆宋诗则如豪亭馆之中,饰以绮疏雕槛宋诗则如曲涧寻幽,情境冷峭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参透。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凭借,利用。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因为。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徒:徒弟,学生。D余嘉其能行古道道:道理。君子生非异也
8、生:通“性”,天赋、资质。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輮以为轮作师说以贻之B.CD.16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冷。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我是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出生得比我早还是晚呢?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从此产生吧?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译文:人
9、们喜爱自己的孩子,(为此)选择老师来教导他们,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17仿写(4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其构思的意象“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我愿意是荒林”,是“废墟”,是“草屋”,是“云朵”,是“破旗”,令人拍案叫绝。试模仿诗句构思,再造一个新的意象,续写一节诗句节选: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我愿意是_。二、阅读理解(2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821题。(10分)热爱生命注食指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的前程。/那
10、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到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平。/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11、但我有着向恶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历经挫折,我绝不轻从。/我能顽强地生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注】写于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的1978年的这首诗,堪称相信未来的姊妹篇。这两首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当年许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灭时,正是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地活了下去。18.这首诗选取了很多意象,如“攀附的葛藤”。请从文中再选取几个相似的意象,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点。(2分)答:_19.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何作用?(2分)答:_20.谈谈你对第3节中“用痛苦来做砝码”“以人生去做天平”的理解。(4分)答:_21.试将这首诗和相信未来作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在主题上的
12、相同之处。(4分)答:_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2226题。(18分,2225每题2分)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