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7)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周考1.17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河北省 武邑 中学 2015 2016 学年 上学 期周考 1.17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一语文周日试题1.17 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
2、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
3、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比冠,博通经史 比:及,等到B闻者始哗不厌 厌:满足C吾侪小人,当效命侪:同辈,同类的人D忠规谠论,挺挺大节谠论:正直的言论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苏轼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见解的一组是( )(3分)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河决曹村
4、,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苏轼十岁时,受教于母亲程氏,在读到范滂传后,就打算做一个像范滂那样怀澄清天下之志的人。B苏轼到20岁的时候,就博学多识,通晓经书和历史,每天写文章洋洋数千言,喜欢贾谊、陆贽的文章。C当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时,司马光很愤怒,于是,苏轼就妥协了。D苏轼自从成为举人到出入皇帝身边做侍从,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
5、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3分)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4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5赏析上片营造的氛围及情感。(4分) 6、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分) 7、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6分) 作文:请以“爱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记叙文;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少两行扣一分。注意:在方格内字过大过小扣2分,字体不方
6、正扣2分,多处涂抹扣2分,态度差扣4分。答案:1.B ( 厌,心服。)2.D (句写苏轼读庄子的感叹;句侧面表现苏轼的才能;句写司马光担任宰相时的情况。)3.C(该项说“苏轼妥协了”不对,事实上苏轼并未妥协。)4.(1)参考译文: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 (“为”“顾”各1分,句意通畅1分,共3分。)(2)参考译文:富人们出城,老百姓都动摇了,我还与谁守卫这座城池呢? (“出”1分,“谁与守”的句式1分,共2分。)(3)参考译文: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浑涵”“盖”“鲜” 各1分,句意通畅1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15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