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布 发布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北省 唐山市 一中 2020 2021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唐山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命题人:王丽丽 王丽晶 审核人:刘华 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 现代文阅读 (38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
2、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
3、,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
4、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慢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
5、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
6、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
7、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
8、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1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宋诗词成为我们首选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楚辞和明清诗词。B唐宋诗词体现的普通人价值观,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C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传递给读者。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
9、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B作者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C古典诗歌的典范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能提升读者的人格境界。D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均有所论及。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最佳途径就是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B古代诗歌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读者须与古代诗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才能把诗读深读透。D唐宋诗词的内容与现代读者没有距离,在这一点上,两则材料的观点是不一致的。4材料一、材料二都论证了
10、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5分)_5王国维读词的评析,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对王国维读词之法进行简要说明。(6分)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_(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回 家 马兰莲火车像一条长龙,穿行在连绵不断的山脉中。雪花零零散散地从天空
11、飘落下来,像飞絮,像蝉翼,清澈洁净,晶莹剔透。 肖锦云坐在靠窗的座位,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裹。她表情淡漠,甚至有些木然。她的眼睛里流出一种奇妙的神色,说不上是喜悦还是忧伤。她一动不动,静静地坐着,像一尊雕塑。她的对面坐着一对年轻夫妻,好像刚结婚不久。女人依偎在男人的怀里,甜甜地睡着了。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足以证明,她正做着美梦。男人一手搂着女人,一手拿着手机,拇指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女人动了一下,盖在身上的衣服掉了下去。男人放下手机,捡起衣服盖在女人的身上。 肖锦云看着他们,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嫉妒。男人抬起头,刚好与她的目光相撞,便问道:“大姐,你去哪儿?” 肖锦
12、云显然没想到男人会跟她搭讪,怔了一下,淡淡地说:“回家。” 男人还想说话,肖锦云却把目光移向了窗外。 火车转过一个弯儿,“呜呜”地鸣叫着,钻进一个隧道里,闹哄哄的车厢里安静了许多。 肖锦云的脑子里开始翻江倒海了 六年前一个飘雪的日子,肖锦云接到男朋友打来的电话,筹备了大半年的婚事又要推后。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肖锦云知道男朋友的工作性质特殊,她决定自己去南方把婚事办了。下了半个月的雪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肖锦云被两家的父母送上了南下的火车 “呜”火车发出一声长鸣,咣当咣当地跑出隧道。外面的雪似乎有些大了,山坡上、树枝上落满了白茸茸的雪花。女人醒了。她揉了揉眼睛,惊喜地叫道:“老公,雪下得好大,雪
13、花真美。” 男人轻描淡写地说:“这算什么,老家的雪比这漂亮多了。” 女人撒起娇来,搂着男人的脖子说:“老公,我想吃鸭脖。” “你就是个馋猫。”男人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袋子,又拿出两瓶冰红茶。女人像饿狼扑食一样自顾自地吃起来。男人抬头看了看肖锦云,试探着问:“大姐,你喝点儿水吧。” 肖锦云摇摇头说:“谢谢,我不渴。” “喝点儿吧,坐了几个小时了。”男人把水硬塞给肖锦云。 肖锦云推辞不过,只好接住。她没有打开瓶子,只是怅然地望着窗外。 女人吃了几口,好像要吐的样子。男人急忙拍着她的后背问:“老婆,怎么了?是不是吃得太猛了?” 女人喝了口水,娇嗔地说:“傻瓜,你要当爹了。” “真的?!”男人高兴得有些忘
14、乎所以,一下子紧紧地抱住女人。 肖锦云听着他们的轻声私语,闭上了眼睛。 男人紧握着女人的手,温柔地说:“你说,咱儿子长得像谁?取什么名呢?” 女人说:“我生的,当然像我。姓也得跟我的。” 男人不服气地说:“凭什么?孩子都跟爸爸的姓。” “既然跟爸爸的姓,那爸爸怎么不生呢?”女人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 男人气呼呼地说:“真是不可理喻。” 小两口儿争吵完,都噘着嘴,相互不理睬。 肖锦云听他们吵完了,问道:“刚结婚吧?” 男人说:“是的,结婚半年。” 媳妇还是个孩子,挺任性的。肖锦云看着女人。 男人笑了笑,问道:“大姐,你怎么一个人?” 肖锦云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跟先生一起来的。我先生是一名缉毒警察
15、,常年奔走在边境线上。我们结婚六年,先生第一次回家。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我了。” 男人好奇地问:“那你先生呢?” 肖锦云指着怀里的包裹说:“在这里。他太累了,睡着了。” 男人瞪大眼睛怔怔地看着肖锦云半天:“大姐,对不起。” 肖锦云微微一笑说:“没什么。” “老公。”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水。男人把她揽进怀里。 火车进了一个小站,缓缓地停下了。肖锦云说:“我到站了。”肖锦云抱着包裹下了车。 不远处,两位老人等在风雪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肖锦云眼睛里流出一种不知喜忧的奇妙神色,脸上呈现出不知羡慕还是嫉妒的复杂表情
16、,是因为丈夫的牺牲让她感到生活无助,人生茫然。 B列车上的年轻夫妻,生活中虽有小小的争吵,更多的却是宠溺与关爱、温馨与甜蜜,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C“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水。”这里既写出女人深切感受到肖锦云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也暗含着她对自己幸福生活的重新认知。 D“回家”一词意蕴丰富,既指肖锦云带着牺牲的丈夫回家,也暗示警察的牺牲换来了无数人能够回到温馨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单纯、率性、善良、内心充满幸福的新婚女子形象。 B肖锦云一家是英勇牺牲的缉毒警察
17、家庭的一个缩影,小说以小见大,突出主题,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C小说尾段叙写了两位老人在风雪中等待儿子回家的情景,既呼应了题目,又增强了小说的悲凉色彩。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对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进行全知视角的叙述,细致地展现两对夫妻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 8“雪”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它的丰富内涵。(6 分) _9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6 分) _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邵晔,字日华,其先京兆人。唐末丧乱,曾祖岳挈族之荆南谒高季兴,不见礼,遂之湖南。晔幼嗜学,耻从辟署。太平兴
18、国八年,擢进士第,解褐,授邵阳主簿,改大理评事、知蓬州录事参军。时太子中舍杨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张道丰等三人被诬为劫盗,悉置于死。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全不听,引道丰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狱按验。既而捕获正盗,道丰等遂得释,全坐削籍为民。晔代还引对,太宗谓曰:“尔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赐钱五万,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景德中,假光禄卿,充交址安抚国信使。会黎桓死,其子龙钺嗣立,兄龙全率兵劫库财而去,其弟龙廷杀钺自立,龙廷兄明护率扶兰砦兵攻战。晔驻岭表,以事上闻,改命为缘海安抚使,许以便宜设方略。晔贻书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明护等即时听命,奉龙廷主军事。初,诏晔俟其事定
19、,即以黎桓礼物改赐新帅。晔上言:“怀抚外夷,当示诚信,不若俟龙廷贡奉,别加封爵而宠赐之。”真宗甚嘉纳。使还,改兵部员外郎,赐金紫。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举季随犯赃,晔当削一官,上以其远使之勤,止令停任。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报之。及遣王钦若、赵安仁经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为京东转运使。封禅礼毕,超拜刑部郎中。四年,改右谏议大夫、知广州。州城濒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风,晔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俄遘疾卒,年六十三。(节选自宋史邵晔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受使
20、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B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C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D初受使假官钱八十万市私觌物及为安抚已偿其半余皆诏除之/尝上宜州山川等四图颇详控制之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华,邵晔的字。古人名与字在意义上形成关联,“晔”意思是光明灿烂,与日华相符。B岭表,岭,特指大庾岭等五岭;表,“外”的意思,指方位上的“北”,岭表就是岭北之意。C三司,古代的官署制度,历代有所不同。
21、宋代的“三司”是指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D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典礼;“封”“禅”分别为祭天、祭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邵晔志在科举,拒绝征聘委任。他幼年就爱好学习,以到官署做官为耻,凭借考中进士走上仕途,担任过邵阳主簿、大理评事、蓬州录事参军等一系列职务。B邵晔明察案情,深得皇帝嘉许。太子中舍杨全任蓬州知州时制造冤狱,邵晔洞察其情,劝他进行核实,后来真正盗贼落网,被枉者获释,宋太宗对此赞许。C邵晔安抚交阯,谨慎处理边事。他出任交阯安抚国信使时,恰逢交阯内部发生事变,他将有关情况禀告皇上,皇上充分放权,邵晔恰当地处理了交阯事变。
22、D邵晔上勤国务,亦能下忧民事。他任兖州知州,建议皇上封禅泰山,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广州知州,主持开凿内濠,使海外船舶靠岸时避免飓风之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狱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当核其实。(5分)_(2) 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请东封,优诏报之。(5分)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枕 上 作 【宋】陆游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注】郑度: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曾被唐玄宗赞为三绝,晚年困顿嗜酒。
23、李广:汉代大将,一生屡建奇功,但终未封侯。吴笺:吴地产的一种小幅纸张。14下列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想到当年那些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河山为理想的老友相继辞世,而今自己白发萧疏,不禁满腔悲愤。B五更时分,四面的山秋风秋雨惊醒了诗人的梦,把他从魂牵梦绕的万里关河拉回现实,诗人深为醒来恼恨。C而今的诗人虽白发萧疏,人生老大,但仍然心有书愤中写的少年时的“中原北望气如山”的豪情壮志。D诗人无法实现收复之志,如今只能挥笔写下清愁诗句,这颇有“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残生”的意味。 15诗中“郑虔自笑穷耽酒”与“李广何妨老不侯”两句各自应该怎么理解?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923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