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6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衡水中学滁州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6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滁州 分校 2017 2018 学年 调研 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6月调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你现在拿到的这份试卷是满分150分,作答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其它地方无效.第I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20世纪末,散文创作空前繁荣。其中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呈两极化发展:一方面是思辨化、大型化,即所谓“大散文”,如文化散文、思想随笔等;一方面呈情感化、软化、细化趋向,即所谓“小散文”,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小散文”把散文的自由、随意
2、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消解了文学的审美性,而呈现出一种所谓“散文的消费性格”: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也有人把它归纳成一种模式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上模糊不清的小感悟,给那些在快节奏、重功利、轻人情的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一种廉价的抚慰。同样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所谓“明星写作”。它因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而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不过,就整个发展趋势看,“小散文”也好,“明星写作”也好,轰动的热潮都不会维持很久。相反的,那些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
3、达人性深处的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倒是有着长久的文学生命力。它们或者采用平实、自然的语体风格,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使人感受到冬天炉边闲话、夏日豆棚啜茗的艺术氛围;或者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流露着一种浓酽的文化乡愁;或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文化散文的兴起,有其现实的、社会的根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的主体意识、探索意识、批判意识、超越意识大大增强,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学艺术的含义与功能随之也发生了转换。文学观念趋向多样与宽容,各种文学话语、理论话语逐步呈现出
4、表现自我的自觉性,放弃以往散文创作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文学的扭曲,致力于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终于使散文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了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由于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也好,读者也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这构成了今日散文繁荣兴盛的基础。(节选自王充闾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有删改)1.下列关于“小散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散文”具有情感化、软化、细化的趋向,其特点是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细微感受,关心
5、世俗红尘中自身的瞬间体验。B.“小散文”虽然把散文的自由、随意和飘洒发挥到极致,但它同时也消解了精深的生命探求和文学的审美性。C.“小散文”的“消费性格”表现为短短的篇幅、甜甜的语言、浅浅的哲学、淡淡的哀愁,其共有模式是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娓娓倾谈的小情调,加模糊不清的小感悟。D.“小散文”能给现代生活中奔走的人们带来廉价的抚慰,但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它和“明星写作”一样,所引起的轰动热潮不会维持太久。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尽管具有思辨化、大型化特点的“大散文”是20世纪末最火爆、最活跃的散文形式之一,但它却不像“小散文”和“明星写作”那样能引起轰动的热潮。B.“明
6、星写作”能拥有巨大的读者市场,既是因为作者本身的广告效应,又是因为它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理和对于成名的期待与想象。C.“大散文”选材多样,可以抒写达观智慧的人生经验,可以表现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也可以以理性视角、平常心理和世俗语言表达终极性、彼岸性的话题。D.因文学环境的宽松、心态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转换,作家和读者中都存在着回归文学本体、张扬人文精神、重视生命体验,从而获得较高的美学品质的审美期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想随笔和文化散文之所以具有长久的文学生命力,是因为它们体现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体现着审美意识与历史感,能深入人的心灵境域,抵达人性深处。B.
7、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全球化的浪潮、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影响,人们审美趣味、文化观念、生活观念的变化等都对文化散文的兴起产生了影响。C.以往的散文创作追求过于直白的政治功利目标,受到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的扭曲,而今日的散文创作已摆脱了这些影响。D.对新的表现领域与抒写方式的探索,使散文能以自由的心态、优雅的格调、深刻的人生思考走近读者,从而实现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精神对接。(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刘节:史家风骨士子魂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以名流云集著称,陈寅恪地位最尊,自不待言。陈又与岑仲勉并称“二老”,加上刘节、梁方仲,则号称“四大教授
8、”,刘节一度担任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历史系在当时堪称岭南史学界的一大“重镇”。1926年,刘节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专攻中国哲学史。清华国学研究院同学王力对刘节的印象和评价:“君待人无贵贱,一接以礼。视友事若己事,蔼然似长者。”在整个中国学术界,刘节与陈寅恪的师生情谊广为人知。研究院毕业后,刘节大部分时间在国立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工作,与陈寅恪同在北平,经常当面聆听老师教诲。陈寅恪致函刘节称“子植兄”,但刘节对陈寅恪行弟子礼却一点也不含糊。据中山大学历史系老师回忆,逢年过节,刘节去拜望陈寅恪时,必对老师行下跪叩头大礼,一丝不苟,旁若无人。刘节还曾对学生说:“你们想学到
9、知识,就应当建立师生的信仰。”但这句话在当时被当作罪证受到学生猛烈批判。1952年到1969年,在送恩师陈寅恪最后一程的陈门弟子中,长期陪伴老师左右的,唯独刘节一人。他是在任何压力下都绝不批陈的学生,义无反顾地与恩师同甘共苦,其自身所受苦难之深重已达无以复加之地,却还经常主动把老师要受的苦难都揽到自己头上。1967年底,红卫兵要抬陈寅恪教授去大礼堂批斗,陈夫人出面阻止,被造反派狠狠推倒在地。刘节挺身而出,代替老师去挨斗。批斗会上,“小将”们对刘节轮番辱骂、殴打,之后又问他有何感想,刘节昂起头回答:“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抗日烽火绵延,家国罹难,导致学人不能安于讲席,经受乱离流浪之苦
10、,刘节可谓体验得真切。从刘节日记中可以看出,尽管背井离乡,生活条件恶劣,要靠中英庚款的研究经费资助才得以勉强度日,他却安贫乐道,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以治学和研究为乐。在治学上他主张求真、自信。他说,“考据学是求真之学”,“历史学家要有很强的自信力,一个历史学家要坚定不移,不要为一时的风浪而动摇不定”。在“文革”期间,刘节先后遭受60多场批判,受到戴高帽、剃光头、被抄家、遭殴打、罚劳改等等非人待遇,在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刘节仍写下这样掷地有声的话:“人格同学问是一致的,决没有学问好而人格有亏的伟人。”表示“假定有一种势力要打破我的信仰,使我不能安静为学,我当然要抵抗设若有一种势力要阻碍我的志
11、向,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当然要拿出毅力来”。面对这类政治运动,现存的刘节日记没有留下这一时期的直接记录,但读书的人自能感受到他是以平常心、宽恕心处之的。这有一个旁证,据其学生姜伯勤后来回忆,作为“白专”学生的典型,他也参与批判了刘节唯心主义史学,但1959年本科毕业时,刘节却向学校的党委领导表示:“你们要把姜某留下来,这个人能成器。”这既可见刘节的眼光,也可见其胸襟。刘节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民主、宽容,据刘节的儿子刘显曾回忆,“我感觉他对我们兄弟俩是慈爱而不溺爱,严格而不严厉”。在他看来,虽然父亲可以说“孔子的门徒”,但回想起来,父亲对儿子、妻子都是很平等、民主的。“他从来不说重话,可以说对儿子亦
12、子亦友、对我母亲亦妻亦友”。刘显曾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同样是因为父亲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在刘显曾20岁生日时,父亲对其说“感情要专一”。当时刘显曾正在上高中,当天他亲自来学校要儿子回家过生日,“在他看来这是我的成年礼了,所以要告诉我这个重要原则。相关链接:刘节,近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在研究先秦古史、先秦诸子思想、史学史方面有卓著成就,为了不被古代多种传说迷惑,他通过对古代文字的钻研去发现古史的真实材料。他多年开设史料学和史学史课程,著有中国史学史稿,这本书对历代修史制度、史籍之宏富多样和著名史家的成就均有翔实的论述,见解独到,尤其重视历史哲学的发展,是中国史学
13、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中山大学历史系,有大师陈寅恪、与陈并称“二老”的岑仲勉,再加上刘节、梁方仲两位教授,名流云集,堪称史学界的一大“重镇”。B.文章着重叙述了刘、陈的师生情谊。刘节对陈寅恪行下跪叩头大礼,任何压力下不批陈,与恩师同甘共苦,代替老师挨批斗,这份诚挚的士子情怀令人钦佩。C.文章在刻画刘节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刻画了刘节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挺身而出”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D.“文革”让刘节经历了非人的生活,而他却没有
14、在日记中留下关于这一时期的记录,可见他处事的平常心、宽恕心;姜伯勤事件也能从侧面表现这一点。E.文章的最后一段交代了刘节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的教育民主、宽容,对待家人平等、民主,这使他作为学者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亲切可感。5.本文是如何体现传记文学的真实性特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相关链接”的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概括。7.刘节先生身上体现着怎样的“风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
15、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摘自百度百科)材料二:目前中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图书馆服务网络,但从全国来看,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还普遍存在。数据显示,2016年,东中西部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分别为0.86册、0.43册和0.49册,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普及水平偏低。对此,中国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指出,公共图书馆法的施行,为贫困地区图书馆普及“不掉队”给予了保障,“法律还要求建立从国家
16、到省、市、县、乡、村六级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法律要求,要充分地利用好图书馆的现有设施,实行免费开放,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查询、借阅服务,开展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和展览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出要建立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加强与学校、科研机构等领域图书馆交流合作的方式,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提高服务效能。”(摘自王洹星公共图书馆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助力健全完善文化法律制度)材料三:材料四: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责无旁贷,法律在这方面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公共图书馆法对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和管
17、理的责任主体,规定了政府在公共图书馆设设施建设监督考核制度保障的职责。张永新表示,特别是以强化各级政府的保障职责为核心,对各级政府根据事权和支出责任,有效保障公共图书馆提出了要求,从而为监督考核各级地方政府履责情况提供了法律的依据。(摘自央广网)材料五:美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多、分布广,免费开放,是居民阅读和文化休闲的最佳场所。然而,“免费”并不是它的核心。企业式经营、政府和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社会共建的运作模式才是它保持活力的根源。纽约布鲁克林公立图书馆语言文学部主任徐桃发说,图书馆就好像是一个公司,有董事会管理,有专门的管理人才负责日常经营,有自己的部门、营销部门。虽然不盈利,但根据各项指标评
18、价工作,由此获得来自政府不同程度的支持。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最新统计数据,美国有图书馆总馆8895座,分馆7641座,合计共有公立图书馆16536座,分布在美国50个州和海外属地。此外,算上学校图书馆、学术研究性图书馆、政府图书馆、军队图书馆等,美国共有119487座图书馆。尽管企业式经营、不盈利,又对公众免费开放,但图书馆却不是传统的藏书仓库,而是聚集了大量公益活动的文化场所:有职业介绍、各类面试、就业考试培训等,还举办电脑使用、英语口语、写作、音乐、书法、影视等讲座,贴近百姓,深受欢迎。(摘自刘莉美国公共图书馆 不只是“免费”)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图书馆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04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