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同步训练 选修《史记》选读课时13廉颇蔺相如列传.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同步训练 选修史记选读课时13廉颇蔺相如列传 山西省 运城市 夏县 中学 语文 苏教版 同步 训练 选修 选读 课时 13 廉颇蔺相如 列传
- 资源描述:
-
1、(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请奉盆缻秦王B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C召有司案图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解析A“缻”同“缶”;B“介”同“芥”;C“案”同“按”。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3分)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易:交换B则幸得脱矣 脱:逃脱C左右皆靡 靡:倒下D与王诀曰 诀:约定解析B应为“赦免”;C应为“后退”;D应为“告别”。答案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 BC D解析A项指示代词,这/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均为介词“趁机”; C项介词,凭借/介词,用
2、,拿;D项介词,被/介词,在。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于是相如前进缻 C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D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解析A指“条约、协议”;B指“走上前进献”;C指“不前往”。答案D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毕礼而归之 B宁许以负秦曲C臣请完璧归赵 D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解析D为名词作状语,ABC为使动用法。答案D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徒见欺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C而君幸于赵王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解析B为定语后置句,ACD均为被动句。答案B7下列句子分
3、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蔺相如“智勇双全”的一组是()(3分)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A B C D解析只表现了“智”,只表现了“勇”,都表现了“智勇双全”。答案C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812题。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不可不许许:答应B不予我城 予:给予C臣愿奉璧往使 奉:捧D宁许以负秦曲 负:理屈解析D项,负:担负。答案D9下列对加点的“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秦强而赵弱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城入赵而璧留秦徐而察之A相同,不同 B不同,相同C相同,相同 D不同,不同 解析表并列;表假设;表承接;表修饰。答案D10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而益肥关中之地 B宁许以负秦曲 C南面朝天下 D卒廷见相
5、如解析D项为名词作状语,ABC项为使动用法。答案D11下列有关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一段写蔺相如出使前初步表现出来的胆识。B本段写蔺相如向赵王分析强弱形势,权衡曲直利害,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对策,并自告奋勇接受出使秦国的重任。C蔺相如决定许璧于秦,是从国势的强弱上考虑的,不固于一事之象、一时之风,故而他的判断符合客观形势。D根据文意,“王必无人”中的“必”解释为“一定,肯定”义,更能表现蔺相如的智勇双全。解析“必”应为“如果”“实在”表现了蔺相如的谦逊。答案D12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3分)译文:_(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 (3分)译文:_(3)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2分)译文:_答案(1)秦王用十五座城要求换我的和氏璧,可不可以给他?(2)衡量一下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他来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3)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向西到秦国去。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
7、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才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92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