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二古诗鉴赏精练六把握古诗思想感情题的两个关键点.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18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考前 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 精练 专题 古诗 鉴赏 把握 思想 感情 两个 关键
- 资源描述:
-
1、核心题点精练六把握古诗思想感情题的两个关键点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好其思想感情是命题和复习的重中之重。考生在答感情题时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感情概括不准、不全;二是不会分析情感,或者分析空泛。问题的存在都指向了把握思想感情题最关键的两点。那么,如何抓住这两个关键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呢?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洪尊师不遇刘长卿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1)首句“古木无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2)请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答:_(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1)营造了僻
2、远清幽的环境氛围,烘托了洪尊师道行高深,为下文描写“洪尊师”的居所做铺垫。(2)选景典型(“道书”“玉案”“仙帔”“青霞”“鹤”“梅”)。层次清晰(“道书”“玉案”是俯视,“仙帔”“青霞”是仰观)。虚实结合(“鹤老难知岁”是虚实结合,“梅寒未作花”是实写)。(3)对洪尊师的仰慕,寻而不遇的失落(惆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日望乡孟浩然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注郢路:泛指楚地之路,孟浩然是襄阳人,襄阳属楚。阳台:宋玉神女赋中楚襄王和神女相会之处。(1)请简要分析本诗首联的作用。答:_(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
3、的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点题,“落日”“乡思”扣题;开门见山,直接抒发思乡之情;“愁”总领全诗,奠定了全诗哀愁的感情基调。(2)人在旅途的思乡之情,前途迷茫的怅惘之情,有心出仕却无人引荐的哀怨之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典抒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西涧注即事示卢陟韦应物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注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1)请简要赏析诗篇中间四句的写景特色。答:_(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_答案(1)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通过山林中的蒙蒙细雨、湖面的处
4、处涟漪以及山中传来的阵阵伐木声,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2)对晚生卢陟的关切之情。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对世俗事务的超然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感皇恩朱敦儒注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注朱敦儒:宋代著名词人,因遭秦桧等弹劾罢职,晚年退居嘉禾。(1)上片写出了小园的哪些特点?由此可看出主人公是什么身份?答:_(2)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小园特点:面积小,环境清幽(
5、景色怡人),设施简朴(简陋)。主人公身份:隐士(隐者)。(2)“胸中无事”:远离官场了无牵挂的惬意。“风景争来趁游戏”:寄情山水、物我相适的愉悦。“称心如意”:对晚年美好时光的珍爱。“剩活人间几岁”:对去日无多的感伤。“洞天谁道在,尘寰外”:退隐嘉禾、忘却尘世、超然物外的陶然。一、准确、全面概括思想感情(一)准确概括1整体感知、把握是根本前提许多情感概括题只是选择一两句或一联或某片,是局部的。对局部的词、句、联、片的理解,必须把它放在整片、整首中去理解,绝不可孤立地看这个词、句、联、片。2打破思维定势,精读、细读所给文字不要见到“独”就想到“孤单寂寞”,见到“酒”就是借酒浇愁,这样的套板反应、
6、思维定势要不得,必须从语言中来,必须深入到更细腻的语言肌理和层次之中。3紧抓住“情语”(1)品显性情语。所谓“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显示情感的语言,如“愁”“怨”“恨”“忧”“凄”“苦”“喜”“乐”“泪”“闲”“怜”“怅”等词语,这些大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表情达意功能相当明显。可以说抓住了这些“情语”,就抓住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语”出现的位置主要在尾句(联)、首句(联),标题中有时也会出现。它有时还藏在“景语”中。(2)品隐性情语。所谓“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的词语。它主要有三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8998.html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设计:第4课《望海潮》WORD版含答案.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