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18个人的阅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18个人的阅读 文摘 社会 18 个人 阅读
- 资源描述:
-
1、18个人的阅读2012年10月25日下午,正在上海访问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来到上海中学,等待他的是礼堂里1000多名学生。和学生一起读诗,源于诺奖的一个传统。每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颁奖典礼的第二天12月11日,都会到一所叫林克比的学校去。那是位于斯德哥尔摩移民区的一所有年头的平民学校,那里的学生来自世界不同地方,最多的时候这个学校里可以听到93种不同的语言。每年10月诺奖公布后,这所学校的老师会帮助孩子们找获奖作家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作品,然后让孩子们用各自的母语写成一篇小传。在12月11日这一天,学生们会用不同的语言把小传念给这位来访的诺奖得主听。据说,这个场景让不止一位获奖者当场流泪。
2、朗诵会之前,马悦然的妻子陈文芬送给学生一个礼物一枚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头像的银元。陈文芬说:对瑞典人民来说,重要的不是给出一个奖,重要的是让世界知道,瑞典有一个知识人群体和阅读传统。我想起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典的中立立场和两百多年没有战争的历史。再以这样的眼光去看诺奖的百年史,发现它几乎就是一部18个人平静的阅读史。18个人安静的、面对内心又面向世界的阅读,就这样慢慢形成了一种影响世界的力量。我问马悦然,当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开始评选时,瑞典不过是一个工业很不发达的北方小国,而这个奖项的视野却一开始就以人类和进步为坐标系,要评选出“那些为人类进步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对这个小国来说,这是不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