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理)考科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二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理考科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 郑州市 中牟县 第二 高级中学 2015 2016 学年 月月 语文 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中牟二高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
2、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
3、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
4、。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
5、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C.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
6、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7、.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苟晞,字道将,河内山
8、阳人也。少为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深器之。东海王越为侍中,引为通事令史,累迁阳平太守。长沙王乂为骠骑将军,以晞为从事中郎。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及帝还洛阳,晞奔范阳王虓,虓承制用晞行兖州刺史。汲桑之破邺也,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为前锋。桑素惮之,于城外为栅以自守。晞将至,顿军休士,先遣单骑示以祸福。桑众大震,弃栅宵遁,婴城固守。晞陷其九垒,遂定邺而还。西讨吕朗等,灭之。后从高密王泰讨青州贼刘根,破汲桑故将公师籓,败石勒于河北,威名甚盛,时人拟之韩白。进位抚军将军、假节、都督青兖诸军事,封东平郡侯,邑万户。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其从母依之,奉养甚厚。从母子求为将,
9、晞距之曰:“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后犯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既而素服哭之,流涕曰:“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其杖法如此。晞见朝政日乱,惧祸及己,而多所交结,每得珍物,即贻都下亲贵。兖州去洛五百里,恐不鲜美,募得千里牛,每遣信,旦发暮还。初,东海王越以晞复其仇耻,甚德之,引升堂,结为兄弟。越司马潘滔等说曰:“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苟晞有大志,非纯臣,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于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籓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越以为然,乃迁晞征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领青州刺史,进
10、为郡公。(选自晋书.苟晞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 次:按次序B、时人拟之韩白 拟:比拟C、吾不以王法贷人 贷:宽大D、即贻都下亲贵 贻:赠送5、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迁于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籓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B、若迁于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籓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C、若迁于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籓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D、若迁于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籓
11、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晞治理政事有才华,年轻时就被人赏识。先后担任过司隶部从事、通事令史、阳平太守、从事中郎、北军中候、兖州刺史等职务。B、苟晞带兵打仗有谋略。汲桑为乱,东海王司马越任苟晞为前锋去征讨,苟晞奇袭汲桑军营,最终夺取邺城胜利而归。C、苟晞治人执法很严格。他的表弟做督护时犯法,他不顾他姨妈的叩头求情,依法令将他斩杀。D、苟晞为人比较圆滑。在朝廷政事混乱的时候,他担心遭到祸患,广泛结交朋友,巴结京城权贵。7、把下列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桑众大震,弃栅宵遁,婴城固守。晞陷其九垒,遂定邺而还
12、。(2)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其从母依之,奉养甚厚。(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注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2“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 ,行道之人弗受; ,乞人不屑也。(2)空乏其身, ,所
13、以动心忍性, 。(3)单车欲问边, 。 ,归雁入胡天。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侯仁之:城市的知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
14、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
15、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中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
16、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233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预习课件-第22课 跑进家来的松鼠_人教新课标 (共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