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13《宇宙的未来》课文解读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宇宙的未来
- 资源描述:
-
1、宇宙的未来课文解读(1)这篇讲演的主题是宇宙的未来,或者不如说,科学家认为将来是什么样子的。预言将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我曾经起过一个念头,要写一本题为昨天之明天:未来历史的书。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尽管有这些失败,科学家仍然认为他们能预言未来。讲演开头,作者点明主题是预言宇宙的未来。作者引用历史上的“未来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教训,验证预言未来将是非常困难,预言宇宙的未来尤其困难。但科学家对此仍然有信心。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预言宇宙的未来困难在哪里呢?科学家为什么又对此满怀信心呢?这篇演讲,就是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议论。(2)在非常早的时代,预言未
2、来是先知或者女巫的职责。这些通常是被毒药或火山隙溢出的气体弄得精神恍惚的女人。周围的牧师把她们的咒语翻译出来,而真正的技巧在于解释。古希腊的德勒菲的著名巫师以模棱两可而臭名昭著。当这些斯巴达人问道,在波斯人攻击希腊时会发生什么时,这巫师回答道:要么斯巴达会被消灭,要么其国王会被杀害。(斯巴达:古希腊城堡中除雅典之外的最大城堡,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我想这些牧师盘算,如果这些最终都没有发生,则斯巴达就会对阿波罗太阳神如此之感恩戴德,以至忽视其巫师作错预言的这个事实。(阿波罗太阳神:阿波罗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是宙斯与黑暗女神勒托的儿子。阿波罗是光明之神,也称真理之神。)事实上,
3、国王在捍卫特莫皮拉隘道的一次拯救斯巴达并最终击败波斯人的行动中丧生了。(特莫皮拉隘道:一般译作“温泉关”。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领大军50多万、战舰千艘,越过达达尼尔海峡,水陆两路进犯希腊。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率领300名斯巴达士兵在温泉关顽强抵抗波斯军,虽然全部战死,但成功阻慢波斯大军前进,结果最后希腊战胜了波斯。)(3)另一次事件,利迪亚的国王克罗修斯,这位世界上最富裕的人有一次问道:如果他侵略波斯的话会发生什么。(利迪亚:一般译作“吕底亚”,小亚细亚西部的奴隶制国家,在今土耳其境内。克罗修斯:一般译作“克罗伊斯”,吕底亚的末代国王,约公元前560年前546年在位。公元前54
4、6年,波斯国王居鲁士攻破其首都萨狄斯,被俘。据说他是古代的巨富之一,他的名字已成为“富豪”的同义语。)其回答是:一个伟大的王国将会崩溃。克罗修斯以为这是指波斯帝国,殊不知正是他自己的王国要陷落,而他自己的下场是活活地在柴堆上受火刑。引述两个古代巫师预言的故事。作者先指出巫师预言的特点,这些巫师“通常是精神恍惚的女人”,是“牧师把她们的咒语翻译出来”,这些所谓的预言都是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可以这样解释,也可以那样解释,因此,“真正的技巧在于解释”。接着举出两个具体的事例进行证明。作者提到的两个预言都运用了诡辩的方法:第一个预言等于没说,因为波斯的军队比斯巴达强大得多,斯巴达灭亡、国王被杀在情
5、理之中,而如果没有灭亡,可以解释成是神灵庇护;第二个预言中的“王国”是个模糊概念,可以解释是“波斯帝国”,也可以解释是“利迪亚王国”。作者叙述这些故事的旨意有两点,一是说明预言未来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追求,二是把巫师的无稽之谈与科学家的预言严格区别开来,为下面自己对宇宙未来的分析张本。(4)近代的末日预言者为了避免尴尬,不为世界的末日设定日期。(尴尬:n,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这些日期使股票市场下泻。虽然它使我百思不解,为何世界的终结会使人愿意用股票来换钱,假定你在世界末日什么也带不走的话。(5)迄今为止,所有为世界末日设定的日期都无声无息地过去了。但是这些预言家经常为他们显然的失败找借口
6、解释。例如,第七日回归的创建者威廉米勒预言,耶稣的第二次到来会在1843年3月21日至1844年3月21日间发生。(威廉米勒:17821849年,美国纽约州农民,近代基督复临运动的创始人。从1831年起开始传道,根据但以理书的某些章节推算出基督将于1843年或1844年3月21日第二次降临,赢得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预言虽然失败,但该派仍坚持教义,并于1863年成立了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没有发生这件事后,这个日期就修正为1844年10月22日。当这个日期通过又没有发生什么事后,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据说,1844年是第二次回归的开始,但是首先要数出获救者名单。只有数完了名单,审判日才降临到那些
7、不列在名单上的人。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引述近代世界末日预言家和宗教预言家失败的事例。世界末日预言家“为了避免尴尬,不为世界末日设定日期”,宗教预言家对耶稣第二次回归的日期不断作出新的解释,以此为“显然的失败找借口”。赏读这段文字要体会作者语言幽默风趣,比如一方面人们预言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死神就在眼前,一方面人们又利用这个预言拼命赚钱,两相对比,辛辣地嘲笑了世界末日预言只不过是骗人的谎言。又如对宗教预言家一再修改耶稣第二次回归的时间,作者嘲笑说:“幸运的是,数人名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人名数不完,回归也便遥遥无期,这样的预言就等于没有预言,只不过是玩弄一种骗术罢了。作者运用这样的
8、讽刺,目的是以此与科学家的预言相区别,继续为下面自己对宇宙未来的分析张本。(6)当然,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的更可靠些。人们只要想到天气预报就可以了。但是在某些情形下,我们认为可以做可靠的预言。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便是其中一个例子。这一段又回到演讲的开头,申述自己对科学预言的看法。作者先用天气预报作例子说明科学预言也许如同巫师和预言家的预言一样不可靠,接着又以“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为例子说明科学预言之可靠。那末,科学预言为什么又可靠又不可靠呢?“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的未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对它的预言却是可靠的呢?我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研读下文。(7)我们在过去的三百
9、年间发现了制约在所有正常情形下物体的科学定律。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仍然不知道制约在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即下文提到的“高能定律”。那些定律在理解宇宙如何启始方面很重要,但是它不影响宇宙的未来演化,除非直到宇宙坍缩成一种高密度的状态。(坍缩:天体体积缩小,密度加大。这里指整个宇宙的坍缩。坍,tn。高密度的状态:即下文提到的“奇性”。)事实上,我们必须花费大量金钱建造巨大粒子加速器去检验这些高能定律,便是这些定律对现在宇宙的影响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个标志。从这段文字开始,作者连续用五个段落说明预言宇宙未来的困难。这段文字说明了第一个困难:一、我们对物理定律的了解非常有限,虽然“发现了制
10、约在所有正常情形下物体的科学定律”,但是“仍然不知道制约在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更不了解那些“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二、“制约在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宇宙是如何启动,如何发生的,也就是说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过去,而无助于我们了解宇宙的未来。(8)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从上下文看,作者在这里,既不是指“制约在所有正常情形下物体的科学定律”,也不是指“制约在极端条件下物体的精确的定律”,当是指能够制约宇宙未来的定律。)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在某
11、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作者退一步指出,即便知道了那些“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也仍然不能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引出第二个困难:物理方程的解是混沌的、不稳定的: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9)在不稳定或混沌的系统中,一般地存在一个时间尺度,初始状态下的小改变在这个时间尺度将增长到两倍。在地球大气的情形下,这个时间尺度是5天的数量级,大约为空气绕地球吹一圈的时间。人们可以在
12、5天之内作相当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要做更长远得多的天气预报,就既需要大气现状的准确知识,又需要一种不可逾越的复杂计算。我们除了给出季度平均值以外,没有办法对6个月以后作具体的天气预报。(10)我们还知道制约化学和生物的基本定律,这样在原则上,我们应能确定大脑如何工作。但是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这样,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或者甚至它有没有未来。其危险在于,我们毁坏或消灭环境的能力的增长比利用这种能力的智慧的增长快得大多了。以上三段文字作者举了三个例子证明对一个混沌的系统不可能预言
13、遥远的未来:第一,用生活中常见的赌盘为例,证明“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第二,用天气预报为例,证明对“不稳定或混沌的系统”只能进行短期的准确的预报,不能进行长期的准确预报;第三,用我们虽然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由于这个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因此,在实际上却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以上作者连用三个自然段详细阐释了混沌学的基本原理,但是这与预言宇宙的未来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阅读下文。(11)宇宙的其他地方对于地球上发生的任何事物根本不在乎。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的运动似乎最终会变成混沌,尽管其时间尺度很长。这表明随着时间流逝,任何预言的误差将越
14、来越大。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可能预言运动的细节。我们能相当地肯定,地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和金星相撞。但是我们不能肯定,在轨道上的微小扰动会不会积累起来,引起在十几亿年后发生这种碰撞。太阳和其他恒星绕着银河系的运动,以及银河系绕着其局部星系团的运动也是混沌的。作者在上文证明了对一个混沌的系统不能预言其遥远的未来,这一段则说明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星系团的运动都是混沌的,因此,只能对其进行某个时段(尽管其时间尺度很长)的预报,“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可能预言运动的细节”。读到这里,我们会产生一个大大的疑问:既然宇宙的运动是混沌的,而混沌的系统是不能预言的,为什么作者还要说满怀信心预言宇宙的未来?我们观
15、测到,其他星系正离开我们运动而去,而且它们离开我们越远,就离开得越快。这意味着我们周围的宇宙正在膨胀:不同星系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增加。(我们观察到:这几个句子,作者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根据光谱红移现象推断出来的宇宙膨胀的理论。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通过对恒星光谱的研究,于1912年发现它们的光谱线普遍存在着向红端移动的现象,进一步观察又发现,除个别例外,几乎所有的河外星系的光谱都有红移现象。按照多普勒效应解释,这就意味着这些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1929年,哈勃考察了斯莱弗的工作,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的红移量与它们离地球的距离成正比。哈勃定律证明了宇宙正在整体退移或者说整体膨胀。)预言宇宙未来虽
16、然困难,但不是说就不能预言。从这里开始,作者转入论述宇宙的未来。为什么可以预言?根据什么样的科学原理预言?让我们研读下文。(12)我们观察到的从外空间来的微波辐射背景给出这种膨胀是平滑而非混沌的证据。(微波辐射背景:一般称作“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即来自宇宙空间背景上的各个方向同性的微波辐射,是宇宙之初“大爆炸”的余热,温度比开氏绝对零度高2.7度,即-2700C,习惯上称为3K辐射。1965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因共同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本段的中心句。上文说明了宇宙正在膨胀,人们自然会问:宇宙是怎样膨胀的呢?作者回答: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明了宇宙膨胀是“
17、平滑而非混沌”的。那么,宇宙空间有没有微波辐射?研究宇宙微波辐射有什么意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何以能证明宇宙膨胀是非混沌的?为什么要证明宇宙膨胀是非混沌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探讨下面的文字。你只要把你的电视调到一个空的频道就能实际观测到这个辐射。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斑点的小部分是由太阳系外的微波引起的。用一个人人都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确证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真实存在。这就是从微波炉得到的同类的辐射,但是要更微弱得多,它只能把食物加热到绝对温度的2.7度,所以不能用来温热你的外卖比萨。(绝对温度:即开氏温度,1848年由英国物理学有开尔文提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泰山定热力学温度以开尔文为单位。
18、开氏的零度称为“绝对零度”,等于-273.150C。比萨:一种意大利式馅饼。)人们认为这种辐射是热的早期宇宙的残余。这里用比较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第一个特征:具有黑体辐射谱,它是热的早期宇宙的残余。科学家认为,背景辐射是温度近于2.7K的黑体辐射,习惯称为3K背景辐射。黑体谱现象表明,微波背景辐射是极大的时空范围内的事件。因为只有通过辐射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黑体谱。由于现今宇宙空间的物质密度极低,辐射与物质的互相作用极小,所以,我们今天观察到的黑体谱必定起源于很久以前。微波背景辐射应具有比遥远星系和射电源所能提供的更为古老的信息。因此,可以利用它研究宇宙的初始。从这
19、个特征来看,微波背景辐射也只有肋于研究宇宙的过去,无助于预言宇宙的未来。但是它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从任何方向来的辐射量几乎完全相同。宇宙背景探索者卫星已经非常精确地测量了这种辐射。从这些观测绘出的天空图可以显示辐射的不同温度。在不同方向上这些温度不同,但是差别非常微小,只有十万分之一。因为宇宙不是完全光滑的,存在诸如恒星、星系和星系团的局部无规性,所以从不同方向来的微波必须有些不同。但是,要和我们观测到的局部无规性相协调,微波背景的变化不可能再小了。微波背景在所有方向上能够相等到100000分之99999(十万分之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这是说明微波背景辐射的第二个特征:各向同性。作者援引“非常
20、精确地测量”出来的辐射温度的数据详尽地证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从任何方向来的辐射量几乎完全相同”。作者说微波背景辐射的这一特征“最使人印象深刻”。黑体辐射的特征证明宇宙起始之初是一个“热的宇宙”;那么,各向同性的特征又说明了什么呢?这一特征对于预言宇宙的未来为什么“最使人印象深刻”呢?请继续研读作者的论述。(13)上古时代,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任何方向上背景都一样的事实,对于他们而言毫不足怪。地球中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圆,因此“在任何方向上背景都一样”便很容易理解。这是说,如果按照地球中心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理所当然会是这样。然而,从哥白尼时代开始,我们就被降级为绕着
21、一颗非常平凡的恒星公转的一颗行星,而该恒星又是绕着我们看得见的不过是一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典型星系的外边缘公转。(哥白尼:1473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太阳中心说的创立者,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我们现在是如此之谦和,我们不能声称任何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假定,在围绕任何其他星系的任何方向的背景也是相同的。从哥白尼开始的现代宇宙学说告诉我们,地球不处在宇宙的中心,没有“任何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就具有不平常的意义,它可以由个别推及一般,从在地球上测出的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同性的特征可以推出,在围绕任何其他星系的任何方向的背景也是相同的。所以,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同性的特
22、征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宇宙中的任何一点都是如此。那么各向同性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呢?请读下文。这只有在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以及膨胀率处处相同时才有可能。平均密度或膨胀率的大区域的任何变化都会使微波背景在不同方向上不同。作者认为,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同性的事实说明“宇宙的平均密度以及膨胀率处处相同”。如果膨胀率和密度不同,背景就不会相同。这表明,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这是作者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证明了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现在我们把文章从第8段开始到此处的文字归结一下,回过头去看看作者说理的思路。作者先证明对“不稳定或混沌的
23、系统”只能进行短期的准确的预报,不能进行长期的准确预报,而太阳系、银河系以至星系团的运动都是混沌的,因此预言宇宙的未来非常困难。然后根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同性的事实推出“宇宙的平均密度以及膨胀率处处相同”,由此知道“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可以预言宇宙的未来。那么,用什么方法预言宇宙的未来?宇宙的未来又是怎样的呢?这是我们需要继续弄明白的问题。(14)因为宇宙的膨胀是如此之均匀,所以人们可按照一个单独的数,即两个星系间的距离来描述它。宇宙以多大的速度均匀地膨胀呢?作者说,按照“两个星系间的距离”可以求出宇宙的膨胀率。现在这个距离在增大,但是人们预料不同星系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