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曹刿论战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 曹刿论战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2023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20 论战 作业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gu)弗敢(f)肉食者鄙(b)B.玉帛(b)败绩(j)下视其辙(zh)C.远谋(mu)登轼(sh)遂逐齐师(su)D.未孚(f)旗靡(m)又何间焉(jin)答案1.BA项,弗敢(f)。C项,遂逐齐师(su)。D项,旗靡(m)。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肉食者鄙 (2)弗敢加也(3)小信未孚(4)战则请从(5)望其旗靡答案2.(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虚夸,夸大。(3)使信服。(4)跟随。(5)倒下。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间不容发 B.望其旗靡/所向披靡C.公将鼓之/锣鼓喧天D.小
2、信未孚/信笔涂鸦答案3.BB项,均为“倒下”的意思。A项,参与/空隙。C项,动词,击鼓/名词,鼓,一种打击乐器。D项,信用/随意。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小大之狱C.公与之乘D.彼竭我盈,故克之答案4.BA、C、D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B项中的“之”是助词,意思是“的”。故选B。5.原创题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是纪传体史书。B.“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指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C.“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指趁
3、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D.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曹刿论战所写的长勺之战就是其中之一。答案5.A 左传是编年体史书。6.默写。(1)民谚云:“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后一句在曹刿论战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曹刿对其乡人曰:“,。”(2)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3)曹刿认为进攻的有利时机是:。追击敌兵的有利时机是:,。答案6.(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3)齐人三鼓 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译文: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要因人而异。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穷尽了。答案7.B“必以分人”的意思是一定把它分给别人。阅读课文,回答问题。(9分)1.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2分)1.论战 释疑(每空1分)答案2.2020北京中考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C.
5、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D.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师2.DA项,接见/见闻/看到,看见/对于事物的看法,意见;B项,信用/信用/音信/随意;C项,乘坐/趁着/趁着/趁着;D项,四个“师”都是“军队”的意思。故答案选D。答案 3.下面对文中相关语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理
6、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3.AB项,“理解”中的“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表述有误,应是“判断齐师没有埋伏”。答案4.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3分)4.【答案示例】战前要取信于民(或“得民心”);战场上要一鼓作气(或“沉住气,不能横冲直撞”“要善于聚集士气”“战中要把握战机”);要细心,胜利当前,要详察敌情再追击。(3分。围绕“取信于民”“把握战机”“详察敌情”回答,答出三点,每点1分)【解题思路】首先找到曹刿的语言,然后加以分析。战前,根据曹刿和鲁庄公的问答可知,政治上要取信于民。战时及战后,根据对曹
7、刿战术的描写,可知战场上要一鼓作气;作战时要细心,胜利当前,要详察敌情再追击。据此分析作答即可。答案2021岳阳中考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奋斗,青春永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热烈氛围里,学校开展以“青春与奋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5.探究以下两则材料,思考提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的方法。(3分)材料一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11月,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率领全师抢渡湘江。在战斗中,陈树湘身受重伤,不幸被俘。在押送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毅然用手撕开伤口,掏出肠子,断肠明志,壮烈牺牲,年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第3.1课《伐檀》-【中职专用】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随堂同步名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