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 23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2023 2024 学年 年级 上册 语文 同步 精品 课件 统编
- 资源描述:
-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目标:1.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弄文意,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的说理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 论语 大学中庸合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文体知识诸子散文诸子散文指的
2、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种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它的基本发展趋向是从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越是后期的著作,篇幅越宏大,结构越严密。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有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问题,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
3、、法等学派的文章,即诸子散文,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著作。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宋朱熹读要熟读,思要精思活动一:熟读读文,关注注音和节奏夫(f)郭(u)粟(s)寡(u)亲戚(qi)畔(pn)封疆(jing)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
4、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积累文言词汇如:比得上。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之,结构助词,的。郭:外城。环:围。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之类。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天下不以
5、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至:极点。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畔:同“叛”,背叛。积累文言词汇词类活用1.环而攻之(名词作状语,用包围的方式)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使定居)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巩固)4.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用作动词,震慑)积累文言词汇一词多义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而:环而攻之表修饰而不胜表转折委而去之表顺承积累文言词汇之:三里之城结构助词,的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指三里之城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结构助词,的寡助之至/多助之至到亲戚畔之代词,他,指失道者天下之所顺助词,用
6、于主谓之间掌握课文大意要求:1.自读自译2.逐字逐词逐句3.译文写在笔记本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气候上的有利条件。地利: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气候、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时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内城。郭:外城。环:围。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是:这样。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
7、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城墙。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军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坚利:坚硬;锋利。委:放弃。去:离开。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军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03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