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5)第二单元课件:第6课《饥饿艺术家》(共43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饥饿艺术家
- 资源描述:
-
1、饥饿艺术家弗兰茨卡夫卡目录关于卡夫卡卡夫卡的“悖谬”世界饥饿艺术家的形象饥饿艺术家周围的人饥饿艺术家与他人之间的精神对立饥饿艺术家的主题象征主义小说的美学原则一、关于卡夫卡:简介 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生于捷克(当时属奥匈帝国)首府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是家中长子,有三个妹妹(另有两个早夭的弟弟)。自幼爱好文学、戏剧,18岁进入布拉格大学,初习化学、文学,后习法律,获博士学位。毕业后,在保险公司任职。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因而终生未娶,41岁时死于肺痨。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4部短篇小说集和3部长篇小说。最著名的作品为城堡、审判、变形记、饥
2、饿艺术家等。对他的评价:卡夫卡是二十世纪象征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在全世界掀起了“卡夫卡热”。卡夫卡是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国籍属奥匈帝国,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美国诗人、剧作家奥登(W.H.Auden)这样赞誉卡夫卡:“他和我们时代的关系,最近似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时代的关系”。他认为卡夫卡的思想忠实地勾勒了现代社会人类心灵世界的状况。二、卡夫卡的“悖谬”世界(1):什么是“悖谬”悖,可理解为悖论。指同时存在于两种难以调和的异质因素中,无从选择,也不容取舍,从而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在矛盾中形成了意义的复杂性,从而揭示了复杂的世界
3、。谬,指荒谬,就是完全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让人难以理解。悖谬:在荒诞和悖论中揭示生活的复杂性、人生的困境,探寻人生的本质意义。二、卡夫卡的“悖谬”世界(2):卡夫卡的“悖谬”情怀探源 2.1说德语的犹太人:卡夫卡无归属的民族宗教源头 2.2正式职员中的成功业余作家:卡夫卡无归属感的现实来源 2.3欲爱而不达的情感纠葛:卡夫卡无归属感的情感来源2.1 说德语的犹太人:卡夫卡无归属的民族宗教源头 他用德语写作,其思想深受德国民族和基督教的浸养。他出身于犹太商人家庭,又是地地道道的犹太人。犹太民族在宗教和现实处境的困境,是作为个体的犹太人所无法摆脱的。他处于宗教信仰和民族信仰的困境中,这是他思想无
4、归属而充满悖论的总根源。2.2 正式职员中的成功业余作家:卡夫卡无归属感的现实来源 卡夫卡一生不以写作为职业,是一个业余作家。他通过做小职员来维持生存,但他的内心却游离于外,发力于文学,执着于创作,却很少发表。卡夫卡的人生就处于文学和职员之间,他既是一个职员,却不算一个优秀的职员;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却是一个终生的业余作者。这样的生活和生存经历也形成了卡夫卡无处归属的悖论情怀。2.3欲爱而不达的情感纠葛:卡夫卡无归属感的情感来源 卡夫卡试图爱和被爱的要求,在与父亲的情感纠葛中终身存在。任何人只要读一读卡夫卡在一九一九年写的给父亲的信,就不难理解父亲巨大的影响总像噩梦般缠绕著他。信是这样开始的:
5、最亲爱的父亲,你最近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怕你。同往常一样,我对你无言以对,部分由于我对你的畏惧,部分由于解释这种畏惧涉及太多细节,突然谈及,我一下子归纳不起来。三十六岁的成年男子,写下这样百余页的一封信,述说自己内心的纠葛。这份血泪的自我剖白,目的不是控诉,而是爱的尝试。卡夫卡一生试著寻求和父亲和解,盼望得到父亲的认可,不过母亲却不敢将这封信转交。2.3 欲爱而不达的情感纠葛:卡夫卡无归属感的情感来源 卡夫卡爱着和崇拜着他的父亲,但父亲却以他特有的方式伤害着他,成为卡夫卡心中难以逾越的城堡,也成为卡夫卡疏离与亲近的人生思索的源头。我们可以看到,在卡夫卡最亲近的人中生活,对卡夫卡而言,他属于他们,
6、他们却不属于他,在情感上卡夫卡依然处于无处归属的孤独境地,也处于不得不生存却又无能为力的悖论境地。二、卡夫卡的“悖谬”情怀探源(3):总结 卡夫卡的宗教信仰、民族归属所引起归属感缺乏、人生在职员和作家的两难困境、自我情感上希图得到家庭温暖却不断受到伤害甚至打击的情感困顿,形成了卡夫卡在人生和思想上的无处而往的复杂体验,这是他的“悖谬”情怀的根源。卡夫卡感到孤独的自我无力抗争外力,他将这种独特的自我感受扩大到整个人类的生存体验中,表达出了个人对世界的无力感,用极端地方式表现了现代人的疏离和异化。三、饥饿艺术家的形象:艺术的追求者、殉道者外貌行动表达的内心世界直接的心理描写总结三、饥饿艺术家的人物
7、形象(1):饥饿艺术家的外貌和行为 饥饿艺术的实质就挑战人类的极限,连续不断地让艺术家饥饿下去,而他专注于自己的饥饿,什么也不理会:这位艺术家甚至连椅子都不屑去坐,只是席地坐在铺在笼子里的干草上,完全陷入沉思,对谁也不会理会,连对他来说如此重要的钟鸣(笼子里的唯一陈设就是时钟)他也充耳不闻,而只是呆呆地望着前方出神,双眼几乎紧闭,有时端起一只很小的杯子,稍稍啜一点儿水,润一润嘴唇。他努力让别人理解他的艺术:时而有礼貌地向大家点头致意,时而强作笑容回答大家的问题,他还把胳臂伸出栅栏,让人亲手摸一摸,看他多么消瘦。三、饥饿艺术家的人物形象(1):饥饿艺术家外貌和行为(繁盛期)在饥饿艺术的鼎盛时期,
8、饥饿艺术家的精神集中于饥饿艺术 他向观众伸出手只是希望别人理解他的艺术,并非为了其他 一个执着于饥饿艺术的艺术家形象通过外形和行动描写跃然纸上三、饥饿艺术家的人物形象(2):饥饿艺术家的心理世界 繁盛期:内心追求饥饿艺术的极致 衰落期:坚持对饥饿艺术的圣神信仰 死亡期:坚守艺术的献身精神3.2.1繁盛期:内心追求饥饿艺术的极致 在饥饿表演繁盛的时期,饥饿表演只有四十天,而不是更长时间令饥饿的艺术家痛苦:为什么就要停止表演呢?他本来还可以坚持得更长久,无限长久地坚持下去,为什么在他的饥饿表演正要达到最出色程序(唉,还从来没有让他的表演达到过最出色的程度呢)的时候停止呢?只要让他继续表演下去,他不
9、仅能成为空前伟大的饥饿艺术家这一步看来他已经实现了而且还要超越这一步而达到常人难以理解的高峰呢(因为他觉得自己的饥饿能力是没有止境的),为什么要剥夺他达到这一境界的荣誉呢?因为他达到饥饿艺术的最高境界的道路受到了观众的阻挠而痛苦。可见,他的内心只有对饥饿艺术的追求而无他。3.2.2衰落期:坚持对饥饿艺术神圣信仰 饥饿艺术衰落期时的饥饿艺术家:饥饿艺术家信誓旦旦地保证,他的饥饿本领并不减当年,这是绝对可信的。他甚至断言,只要准许他独行其是(人们马上答应了他的这一要求),他要真正做到让世界为之震惊,其程度非往日所能比拟。饥饿艺术衰败,饥饿艺术家仍然坚持他对饥饿艺术的追求,甚至认为自己可以不受约束的
10、饥饿下去,达到艺术的顶峰。3.2.3死亡期:坚守艺术的献身精神 饥饿艺术家为饥饿艺术而殉道:“因为我只能挨饿,我没有别的办法,”饥饿艺术家说。“因为我找不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不会这样惊动视听,并像你和大家一样,吃得饱饱的。”这是他最后的几句话,但在他那瞳孔已经扩散的眼睛里,流露着虽然不再是骄傲、却仍然是坚定的信念:他要继续饿下去。饥饿艺术家死于饥饿,至死忠于他的艺术追求,他殉道于饥饿艺术,并至死坚守对饥饿艺术的信念。三、饥饿艺术家形象(3):总结 饥饿艺术家总结:一个生命里只有饥饿艺术的艺术家,是一个杰出的饥饿艺术家。他一生执着追求饥饿艺术,试图让人们理解饥饿
11、艺术,最终殉道于他所追求的艺术。四、饥饿艺术家周围的人 从饥饿艺术繁盛期、衰败期、消亡期三个阶段来看,饥饿艺术家周围的人态度一贯冷漠,但其中各种身份的人在各个时期对饥饿艺术家的态度的冷漠程度变化很大。看守、经理:饥饿艺术家的合作者,饥饿艺术最亲近的人。饥饿艺术的观众:饥饿艺术家为之努力的目的。他们都不能理解饥饿艺术家,甚至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饥饿艺术家的死亡。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冷漠、利己。四、饥饿艺术家周围的人(1):繁盛期时人们的态度 繁盛期:看守:不相信饥饿艺术家,也不关心饥饿艺术家的饥饿,甚至大部分时间都在嘲笑他。饥饿艺术家试图让他们证明他是真正的饥饿艺术家。经理: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强令饥饿艺
12、术家必须在四十天时间内结束饥饿表演,使饥饿艺术永远没有机会达到他的艺术顶峰。观众:盲目赶时髦,并没有真正理解饥饿艺术家的意愿。是他们推动经理必须在四十天结束饥饿表演。1.1 看守:不相信饥饿艺术家,也不关心饥饿艺术家的饥饿,甚至大部分时间都在嘲笑他。饥饿艺术家试图让他们证明他是真正的饥饿艺术家。并非每个看守的人都能明白这一点,有时就有这样的夜班看守,他们看得很松,故意远远地聚在一个角落里,专心致志地打起牌来。很明显,他们是有意要留给他一个空隙,让他得以稍稍吃点东西;他们以为他会从某个秘密的地方拿出贮藏的食物来。这样的看守是最使饥饿艺术家痛苦的了。他们使他变得忧郁消沉,使他的饥饿表演异常困难。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876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