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16 赤壁赋 登泰山记同步基础专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16 赤壁赋 登泰山记同步基础专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2020 2021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七 单元 泰山 同步 基础 解析 新人 必修 上册
- 资源描述:
-
1、16 赤壁赋/登泰山记(基础练)第七单元 【基础知识达标练习】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顺流而东也B舞幽壑之潜蛟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歌窈窕之章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 西望夏口B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纵一苇之所如D当其南北分者 崖限当道者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知不可乎骤得 骤:多次 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B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居住C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 稍见云中白若标樗蒲数十立者 稍:稍微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端正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烛:照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扣舷而歌之 侣鱼虾而友糜鹿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D渺沧海之一粟 越长城之限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6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月出于东山之上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何为其然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余所不至也 余始循以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A/B/C/D/7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
3、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如姚翔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表明作者观看日出是在月初那一天。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
4、宿名。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两句来表现泛舟的快乐,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3)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之后,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4)苏轼赤璧赋中,“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5)苏轼赤璧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6)苏轼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
5、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_,_”。(7)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8)姚鼐登泰山记中“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9)姚鼐登泰山记中“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10)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9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潘多拉效应”。(不超过30个字)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肯读书。为了让他们喜欢上读书,他们的父亲苏洵想到了一个“怪招”。每当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时候,他就躲在旮旯里读书,孩子们一来,他就故意把书藏起来。父亲“偷偷摸摸”“神神兮兮”的举动让孩子们好
6、奇不已。他们猜想父亲一定是在读什么好书。他们满怀追根究底的欲念,趁父母不在家时,把父亲藏起来的书“偷”出来读。 日复一日,读书竟成了苏轼和苏辙的乐趣。苏轼、苏辙热爱读书,发奋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这个典故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不顾宙斯禁止偏偏打开装满罪恶的盒子如出一辙。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潘多拉效应”。“潘多拉效应”是指 10赤壁赋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如诗如画,清风,明月,水光,天色等融为一体。请借鉴这一段的写法,描述你游历过的某处风景名胜,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0字。 不问耕耘,何求收获?题目就是这些了,你都做对了吗?去对下答案吧。【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041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