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二部分古代诗歌鉴赏第7讲炼句题的答题视角(Word版附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新教材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古诗文 阅读 第二 部分 古代 诗歌 鉴赏 炼句 答题 视角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第7讲炼句题的答题视角/找准分析角度,说清表达效果炼句题在新高考中已多次考查。具体考查内容有:理解诗句的含意;考查句子的精妙之处,有时会指明思考角度,有时不指明思考角度,考生需要综合分析;对比分析,分析某联诗句两种写法的优劣。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次韵江晦叔苏轼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注】苏轼屡遭贬谪,直至海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遇赦北归,至虔州(今江西赣州),与江晦叔以诗唱答。江晦叔,苏轼旧友,时知虔州。翻水成:典出韩愈“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为”。二江:长江支流章、贡二水汇合于虔州。(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返故土,友人钟鼓相庆;诗人重见旧时风物,宛如旧梦惊破,又恍惚梦境一般。B倾盆大雨衬托“翻水”诗情,著一“仍”字足见诗人未因悠悠尘世而改变的本性。C尾联以景结情,语意双关。前句写友人送别,后句寄托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感喟。D全诗所见所闻为情取景,重点在诗人情怀的寄托之处:诗风清俊浑厚,蕴含深厚。(2)“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两句被后人称赞为“极为高妙”,请加以赏析。答: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秋梦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3、一项是()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季节的更替,牵动着边塞和家乡两地的人,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技法点拨解答炼句类试题,最基本的方法是“找准分析角度,说清表达效果”。找准角度的前
4、提是认识句子本身的内容与特点,且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落脚点都应与表达效果有关。根据句子的不同特点,考生可从以下角度思考:1从内容的角度赏析句子。有的句子会在景物描写里融入诗人的情感,有的句子通过典故曲折地表达情感,有的句子通过对比表现强烈的情感等。考生要注重对关键字词的理解,把握诗句的内容。如【典例2】第(2)题,解答时要注意分析题干中该句中字词和诗的原作中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2从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句子。有的句子是倒装句,体现错位的美;有的句子是对仗句,体现整饬的美;有的句子是互文句,体现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体现凝练的美。3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句子。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9563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汉语拼音 1 a o e(课件)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