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知识串讲)-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02 词语 成语 运用 知识 串讲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中 期末 考点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专题02 词语(成语)的运用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二、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语境义 1.基本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初的或最常用的意义。例如“海”的基本义是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如“大海”。2.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学习时要记住本义,学会
2、引申。 3.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4.词的多义性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不以语言环境为转移,在词典等工具书中可以找到义项。语境义则恰恰相反,它是不固定的,是在语境中临时赋予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便不存在了。词的语境义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如反语表达的语境义,与词的字面意思完全相反。词的语境义一旦
3、固定下来,就变成了词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如“粉丝”原指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食品,现在也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的人。三、词语的色彩1.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带有赞扬、喜爱或贬斥、憎恶等感情色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褒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赞美、喜爱、肯定的感情色彩。如:雄伟、庄严、怀念、敬仰、鞠躬尽瘁。(2)贬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贬斥、憎恶、否定、轻蔑的感情色彩。如:虚伪、丑恶、阴险、卑鄙、处心积虑。(3)中性词:指不带有褒贬感情色彩的词。中性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如:发动、保护、思想、害怕。2.词语的语体色彩
4、,一般分为书面语、口语。(1)书面语多用于书写或阅读文章,较正式、严谨,如:头颅、氧化、思考。(2)口语多用于非正式的场合或日常的对话,较随意。如:脑袋、生锈、想。四、近义词的辨析所谓近义词,就是词义相近的两个词语。(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词义的着重点不同。例如:诡辩、狡辩。同样表示无理强辩,“诡辩”重在“诡”,即用欺诈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辩护;“狡辩”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辩护。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战斗”范围由大到小。(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感情色彩不同。例如:鼓舞、煽动、鼓动。
5、这三个词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是,“鼓舞”的含义中隐含着表扬的感情,只能用于好的人或事物;“煽动”的含义中隐含着批评的感情,只能用于坏的人或事物;“鼓动”并不含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不同。例如:“母亲”和“妈妈”都是指同一个人,但我们平时说话时用“妈妈”,在台上演讲等需要使用书面用语时使用“母亲”。五、成语的运用用在运用成语时,首先要弄懂成语的意思,不但要弄清它的字面意义,更要理解它的整体意义。此外,要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使用时要加以辨析,不能乱用。最后要注意规范使用成语,成语有它紧密的结构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07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