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解析专训(02)(学生版)—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3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解析专训02学生版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 03 信息 文本 阅读 考点 解析 02 学生 2024 新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 资源描述:
-
1、专题03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解析专训(02)(学生版) 时间:40分钟 分值:38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赏月遣怀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月光写相思,以秋霜写乡愁,一片月光,一方秋霜,象征了异乡人最凄凉的心境。短短四句诗中,就出现了“月亮”和“月光”两个意象。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
2、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挚动人。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在西方的文化里,月亮几乎总是和爱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比如雪莱的回声,直接把月亮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情有更真实的回声,比一
3、切回声要更美妙,月亮周围闪着星星,笛声琴声,柔和的吉他声,反复地奏起爱情的曲调。”诗人在该诗中将月亮与人类最温柔的情感爱情相提并论,足见其浪漫的情怀和温柔的笔触。为什么东方的“月亮”善于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中国的诗歌如果单纯追求文化艺术上的“真”,仅仅用来抒发个人私密的情感和表达浪漫的情事,而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那这样的诗歌将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多用于表达非私人化的情
4、感。而西方的诗歌意象多追求艺术上的“真”:对事物逼真的描写与细腻的刻画、对真实思想感情的表现。因此西方诗歌能够将情感与思想如实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西方讲求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就是直抒个人胸臆,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的影响,因此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个痛快。“月亮”在诗歌中就能完全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甚至是深藏在心底的个人情感。(摘编自周庆艳“月亮”在中外诗歌中的意象对比研究)材料二:李白诗中的月亮已不单纯是客观的物象,而是具有丰富的蕴含。冰清玉洁的月,更象征着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诗人把自己的“梦”、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寄寓其中,使“月”这一富有阴柔之美的意象,具有独
5、特的审美内涵。李白的诗歌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抒发他那吞五岳、纳四海的胸怀,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情感,表现出超凡绝俗的才能和高标独致的风节。而李白的月亮诗表现得尤其突出。他笔下的月亮,充满灵机异趣,明月可乘:“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十二);可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可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甚至可赊:“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
6、至游洞庭五首其二)。生花妙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天地。李白还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使他的月亮诗可以超越时空,将现实和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诗歌既充满浓郁的文化内蕴,又熔铸了诗人的自我人格情趣,具有独特的意味。如其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对月亮的描写完全是在神话和想象中展开的:诗歌以儿时对月的遐想开篇,既充满童真童趣,又使人对月产生无限遐想。诗以童趣为引导,引出诗人无穷的奇妙新颖的想象,展现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突出体现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色。李白天才放逸,飘然不群,以其超凡的创造力,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清
7、新超逸而又迷离浪漫的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物境与我境交织融合,使诗人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放射出耀目的光彩。(摘编自霍雅娟从李白的月亮诗看其豪放飘逸的诗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借来表达思念、思乡之情,写月诗不断出现在读者面前。B虽然中国古代诗人很少用“月”来表达夫妻之间的温情,但是杜甫的月夜却开了先河。C雪莱的回声以温柔的笔触,直接把月亮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足见其情怀无比浪漫。D李白天才放逸,创造了“可乘”“可寄”“可衔”“可揽”一系列“月”的意象,清新超逸。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静夜思中出
8、现了“月亮”“月光”两个意象,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它是李白写“月”诗的最高峰。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形式,论说了中外古诗中“月”这一意象寄寓的情思以及不同特点。C如果中国古代诗人使用“月”这一意象仅仅是用来表达个人的私情,那么就很难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D材料二引用了古朗月行一诗,这是为了证明李白擅长把丰富的内涵赋予“月”这一典型意象。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第二段论据的一项是(3分)()A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C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4在“月”这一意象上,中国诗歌与西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07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