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对联仿写-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高频考点精准突破.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4 对联仿写-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高频考点精准突破 专题 04 对联 备战 2022 年中 语文 综合性 学习 高频 考点 精准 突破
- 资源描述:
-
1、专题04 对联仿写1.对联仿写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的基本要求:(1)字数相等。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下联一般不出现相同的字。(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或词性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3)结构相称。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词组和句式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4)内容相关。要求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有时中考题还会要求考生结合所给材料内容来对对联,此时不仅要
2、考虑对联内部的内容相关,内容还应与材料相关。(5)平仄相反。对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反,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而上下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求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用平声(中考要求:不求字字符合平仄,做到“仄起平收”即可。普通话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仿写即按照题干的要求或例句隐含的若干条件,写一个或几个句子。对试题的解答,涵盖了对修辞、句式、话题、结构等方面的考查,同时也涉及对句于内部之间关系的梳理。课标和教材对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能根据要求仿写句子。仿写题主要考查学生在语意连贯、语法结构、修辞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能力。2.
3、考点题型对联 (1)对联常识题:此类常考的考点为对联中的平仄要求。注意对联中只讲究平仄不考虑押韵。(2)调整组合题:此类题目一般故意将一副对联的内容打乱,要求重新组合。(3)补写对联题:此类考题一般给出上联或者给出下联,要求补写下联或补写上联。(4)创作对联题:即根据给出的语境或情境,创作一幅对联(包括上联和下联)。(5)抄写对联题:按照已给对联,直接准确、工整地抄写下来即可。题型:选择题、简答题。仿写(1)仿修辞;(2)仿句式;(3)既仿句式又仿修辞;(4)仿话题(或内容);(5)仿结构;(6)仿关键词语(包括关联词语)。在实际考查中,往往多个考点综合在一起考查。题型:考查中以主观题为主,按
4、照题干限定的条件仿写。3.答题指导对联拆分法(1)划分节奏。结构划分,具体到单字、词语、短语、成语。(2)析词性/短语结构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等。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等。(3)联想想词。联系题干,联想与词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成语可宽对)。(4)检查答案。再次以对联基本要求为标准进行检查。仿写(1)内容契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包括感情色彩、正反对立关系、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2)修辞一致。如果涉及到从修辞角度仿写,仿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应与例句
5、一致。切记仿写前应分析明确给定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3)句式统一。表现在:考虑句子的类型,看它是单句还是复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是整句还是散句等;考虑句子的基本结构,是单句要注意句子内部短语的结构,是复句要注意分句间的关系,特别是关联词的使用。(4)结构对称。一般来说,仿句与例句相对应的成分应做到词性相同,词义相对,字数相同或相近。(5)讲究文采。仿写句子时也应尽可能地讲究文采,尤其是在上下文已经铺设了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语境的情况下,否则仿句既与语境不协调,又平淡乏味,影响表达效果。例句若是平实的叙述,仿句就要采用平实的陈述方式。另外,仿句还应注意在语体色彩上与例句保持一致。(6)情感一致
6、。在情感的表露方面,仿句也应与例句的方式相吻合。例句采用了赞美的口吻,仿句也要用赞美的语气;如果例句中包含了讽刺的情调,那么仿句也应该来点讽刺;如果例句的情感表达很含蓄,仿句也就不能太直白。4.答题示例例1(2020襄阳)受传统文化熏染,中华英雄辈出,各领时代风骚;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学习生活方式,但阻止不了年轻一代继往开来的步伐。让我们一起走进以“传承梦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吧。【传承经典国学】请阅读下面文字,运用对联知识,根据画线线句子内容,补充下联,使之成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宝藏,异彩纷呈,历久弥香。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
7、其展现永久魅力,增添时代风采。要让经典国学引领我们在新时代茁壮成长,助圆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梦想。上联:传统文化展魅力添风采下联: 【答案】经典国学引成长圆梦想【解析】首先,明确材料内容是让经典国学、传统文化展现魅力、发挥作用。接着,把上联拆分为“传统文化(名词)”“展魅力(动词+名词)”“添风采(动词+名词)”三个部分。最后,根据词性并结合材料内容对出下联。例2(2020黑龙江绥化) 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云购物”“云课堂”“云祭祀”“云传承”“云诊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云端”。为此,学校开展了以“我身边的云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语文老师正在通过“云课堂”讲授
8、“和”文化的知识。请你运用积累的有关“和”文化的故事、俗语、名言等,仿照示例写出对“和”的理解。示例:从“六尺巷”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忍让与宽容。_【答案】示例一:从“将相和”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顾全大局与不计得失。示例二:从“昭君出塞”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和”是和谐共处与民族团结。示例三:从“礼之用,和为贵”的名言中,我懂得了“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示例四:从“庶政惟和,万国咸宁”的名言中,我懂得了“和”是为政治国的法宝。【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本题主要是围绕“和”这一话题进行仿写。选取内容可以从你熟悉的故事、名言、俗语等选取。比如“将相和”的故事表达的是顾全大局的意识,“
9、昭君出塞”的故事表达的是民族团结的美德,“家和万事兴”的俗语表达的是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另外,注意仿写的结构是“从的故事(名言、俗语)中,我懂得了和是”。答案不唯一。 5.真题体验(1)【2021陕西中考真题】陆定一记录了红军长征中翻越老山界的伟大壮举,一百年后的我们也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请仿照画线的语句,将下面的誓言补充完整。一百年前,有你们,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00后”以青春的信仰叩开历史的大门;一百年后,有我们,一群_。在波澜壮阔的百年交汇之际,我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我愿,清澈的爱,只为中国。(2)【2021河南中考真题】学校组织到某博物馆研学,请你参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