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穿井得一人(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 06 原卷版 备战 2024 年中 语文 文言文 对比 阅读 全国 通用
- 资源描述:
-
1、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2023上海宝山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
2、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郁离子,有删改)【注释】斫:欧断。金声而玉应: 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古窾(ku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1【甲】文选自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2解释下列加点词。(1)及其家穿井( )(2)使国工视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4【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_”;【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5下列对两则寓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
3、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B【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C【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D【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处理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6两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同。 (1)【甲】文启示:_(2)【乙】文启示:_(2023广东深圳统考二模)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节选
4、自吕氏春秋)【乙】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杆逾墙而走。(节选自战国策)注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费:鲁国的地名。族,指姓氏。杼(zh):织布机的梭子。逾:越过。走:逃跑。【丙】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注数(shu):多次。玃(ju):古书上说的一种大猴子。母猴:猴的一种,也叫沐猴、猕猴、马猴。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得一人之使
5、/逢入京使B昔者曾子处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其母尚织自若也/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D人之与狗则远矣/亲贤臣,远小人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9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B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C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D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10以上三则选文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句原文可以看成应对该问题的正确观点?网络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做?(2022上海模拟预测)阅读
6、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去宥(节选)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
7、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注释】宥:通“囿”,局限。“去宥”:除去人的局限,不受蒙蔽。邻之父:即邻父,邻居老人,父:对男性长辈的称呼。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引申为货币、钱。别:离别、告别,这里引申为去除。11甲乙两段选文均选自_。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邻人遽伐之 ( )(2)何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14下列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邻人很不高兴,说:“邻居如此危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B邻人很不高兴,说
8、:“邻居用心如此险恶,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C邻人沉默不语,而后说:“邻居如此危险,难道能和他做邻居吗?”D邻人沉默不语,而后说:“邻居用心如此险恶,难道能和他做邻居吗?”15甲文告诉我们_的道理。乙文中齐人“大有所宥”的根本原因是:_(请自己的话概括),国君“甚有所宥”的后果是_,以上两例均从_面阐述了_的道理(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6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对“国人道之”的行为,作者用“不若无闻”来表明他的态度。B乙文写邻人“有所宥”,齐人“大有所宥”,国君“甚有所宥”,层层揭示“有所宥”的恶果。C甲乙两文都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来阐述道理,给人以启示或警醒。
9、D甲文中的“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都是乙文中所说的“有所宥”之人。(2022秋贵州黔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乙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贩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唯怅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
10、以为真凤而贵欲以献之。遂闻于楚王。楚王感其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买鸟之直十倍矣。注释酬:付出。宿:一夜。遑:忧虑。怅:遗憾。(选自尹文子)17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国人道之(在路上)B家无井而出溉汲( 浇灌、灌溉)C将欲献楚王(想要)D过买凤凰之直十倍矣(同“值”,价值)18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2处)。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欲以献之。19下面加点的“而”的用法与“经宿而鸟死”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不思则罔B切问而近思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有闻而传之者20对于传言,甲、乙两文中的宋君和楚王态度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面对传言?(2
11、022秋江苏宿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桑中生李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12、”因就斫之。(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注】南顿:古县名。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豚:小猪。行:不久。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是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翕赫:轰动、惊动。2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南 顿 张 助 于 田 中 植 禾 见 李 核 欲 持 去2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及其家穿井_(2)丁氏对曰_(3)因植种_(4)间一岁余_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2)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24这两篇短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传闻?(20
13、22秋江苏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闻夔一足韩非子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三人成虎战国策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15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