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真题分项汇编(上海专用).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4 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真题分项汇编上海专用 专题 文言文 对比 阅读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上册 语文期末 真题分项 汇编 上海 专用
- 资源描述:
-
1、专题4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22上海松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乙文】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
2、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渔家傲的作者是_(人名);愚公移山选自道家经典_。【答案】李清照 列子汤问【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是战国早期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全书共8篇,134则,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甚矣,汝之不惠!【答案】你太不聪明了!【解析】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字词:甚,严重、厉害;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本句是倒装句式。3.以下对【甲词】
3、【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词】中天帝被词人所感动从而帮助她实现了愿望。B.【乙文】中愚公对于智叟的目光短浅感到深深的叹息。C.【甲词】的词人【乙文】的愚公都有远大的理想抱负。D.【甲词】的词人【乙文】的愚公都遭遇了诸多的困难。【答案】A【解析】A.“天帝被词人所感动从而帮助她实现了愿望”有误。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以此表达自己美好的理想。故选A。4.【甲词】【乙文】都在问答中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甲词】表达了作者_复杂的感情,【乙文】表达了愚公_决心。【答案】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等 移山必胜【解析】本题考查情感。第一空
4、:“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词人在如梦似幻的海上航行,一缕梦魂升入天国,见到慈祥的天帝。词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塑造了态度温和、关心人民疾苦的天帝,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在上阙,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这里,词人给予了回答,她梦想的地方是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人居住的山。词人通过“天帝”和“三山”这两个形象,将自己美好的梦想表达了出来,渴望有好的帝王和好的居所,渴望有人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渴望自由
5、自在的生活。第二空:结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分析,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加增”。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表达了愚公移山必胜的决心。参考译文:(甲)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
6、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乙)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
7、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二、(2022上海奉贤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_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8、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5.甲诗的题目是“_”,作者是唐代杜牧;乙文选自孟子,本学期我们还学过的出自该著作的课文有_。【答案】赤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三章是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的公孙丑下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滕文公下中的富贵不能淫,告子下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答案】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7.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B.乙文将论证范围从政治引向军事,提出作者的治国之道。C.甲诗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D.乙文把“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多助”与“寡助”两两对比,阐述了观点。【答案
10、】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乙文将论证范围从政治引向军事”不正确。本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所以论证范围应该是从军事到政治,故B错误。8.甲诗中的“_”就是乙文中所说的“天时”,但两文表现的主旨并不相同,甲诗蕴含的哲理是_,乙文认为,要统一天下,最重要的是_。【答案】东风 偶然的机遇对历史变迁的重大影响 要施行“仁政”(人和、得道)【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的理解和诗人所要表达的哲理及主旨的把握。
11、(1)甲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这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诗人认为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因为有“东风”,而“东风”是一种天气现象,所以甲诗中的“东风”就是乙文中所说的“天时”。(2)“东风”是天时,是偶然因素,作者认为如果没有东风这个因素,那么很可能周瑜会失败,大乔和小乔要被俘虏,囚禁在铜雀台中。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偶然因素对历史变迁的重大影响。(3)结合乙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12、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等句子可知,乙文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认为“人和”在作用上胜过天时和地利,主张施“仁政”以统一天下。所以,乙文认为,要统一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施行“仁政”(人和、得道)。参考译文甲: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乙: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
13、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
14、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三、(2022上海徐汇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诗文,完成小题。【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5、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甲诗的作者是 _(人名),乙文选自孟子,我们学过出自该著作的课文还有_。【答案】杜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或富贵不能淫或鱼我所欲也【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赤壁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我们学过出自该孟子一书的课文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外,还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 鱼我所欲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案】用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力争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6、关注特殊句式。此句重点词义:所以,用来。动,使惊动。忍,使坚忍。曾,通“增”,增加。益,更加。所不能,所字结构,译为没有的本领。11.对上述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是指三国时期。B.乙文中列举的人物都出身贫贱,终有所为。C.甲诗由“折戟”以小见大,体现诗人报效朝廷的决心。D.乙文是一篇议论文,从“人”和“国”两方面论证观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C.“甲诗由折戟以小见大,体现诗人报效朝廷的决心”有误。此诗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应是:以小见大,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郁闷。故选C。12.甲诗中
17、,作者除慨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_的意味;乙文认为,人想要成就大业,必须_。【答案】怀才不遇 经受磨难【解析】本题考查诗文主题。一空:诗句后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属于议论,是对历史事件即“赤壁之战”发表看法。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东风是这次胜利的关键,东风成就了周瑜。诗以言志,杜牧借夸赞周瑜赢得侥幸,实际抒发自己的政治郁闷。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
18、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但多不被采纳。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二空:从乙文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列举古代圣贤从贫贱中发迹的例子,说明逆境出人才;后面进一步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明逆境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长人的才干。所以人想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磨难。参考译文:乙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
19、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
20、的道理了。四、(2022上海浦东新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诗文,根据要求完成小题。【甲】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3.【甲】诗题的意思是_,【乙】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_(书名)【答案】渡过荆门辞别家乡 列子【解析】考查对诗歌题目的理解。渡荆门送
21、别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荆门送别,意思是渡过荆门辞别家乡。第二空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全书共8篇,134则,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14.解释下列加点词。(1)仍怜故乡水怜_(2)何苦而不平苦_【答案】喜爱。 愁苦,这里指担心。【解析】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22、。(1)句意为: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怜:喜爱;(2)句意为:还担心挖不平,苦:指担心。15.翻译下列句子。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答案】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毁掉不了,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头怎么样呢?【解析】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以,凭借;曾,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如,与“何”连用,表示把怎么样。句意为: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
23、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16.【甲】诗中既有欣赏美景的喜悦,又有_情感;【乙】文以对话的形式,表现了愚公的_形象。【答案】思乡 远见卓识/有远见【解析】第一问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第二问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时,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概括。乙文中,愚公目光长远,能辩证地看问题,他认识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而智叟则与其相反,他讥笑、责备愚公的
24、行为;他轻视愚公的力量,质问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他目光短浅,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而忽视了子孙的绵延不绝。两相对比,愚公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更加突出,愚公这一目光长远的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参考译文:乙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25、五、(2021上海杨浦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文】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7.甲、乙
26、两文的观点均出自被尊称为“_”的_ (人名)。【答案】“亚圣” 孟轲【解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元朝追封为“亚圣”。题空一填“亚圣”,题空二“孟轲”。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答案】(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332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