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教案: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语文版 教案 四点 零八分 北京
- 资源描述:
-
1、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及创作的背景。2.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诗歌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揣摩诗歌的语言,理解诗人离开故乡的情感。2.理解诗歌表现真实情感的艺术力量。【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讨论法。2.诵读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1968年12月20日下午四点零八分,一列火车缓缓驶离了北京站,后来被称为知青诗人第一人的郭路生(食指)就坐在这列火车上。当时只有20岁的他,面对火车将启
2、、亲人泪洒而别的场面,情绪一下低落下来,“送别的场面并不浪漫,更多的是一种前途未卜的心情”。两天后,当食指在杏花村的宿舍朗诵刚刚修改完毕的这首诗时,两个女知青夺门而出,失声痛哭。我们不禁要问:1968年,在中国大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共同学习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去寻找答案吧!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 食指(1948),山东人,原名郭路生,中国新诗潮诗歌第一人,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1968年到山西插队,1971年参军,1973年复员。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住进精神病院。2019年出院,现在家读书写作。其作品风格意象鲜明丰富,充满激情与斗志。曾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已出版
3、诗集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相信未来食指的诗诗探索金库食指卷等。 2.背景链接 1968年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兴起,20岁的诗人也加入到这个大潮中。十二月二十日下午四点零八分,一列满载去山西插队的知青的火车缓缓地驶离了北京站。望着满车厢青春热血的战友们,北京市25中67届高中毕业生郭路生,就着昏黄的车灯,在一张白纸上即兴写下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首描写知青上山下乡告别北京的惊心动魄的诗,在广大知青中不胫而走,广为流传。郭路生在山西汾阳插队时经常给知青们朗诵他写的诗,每次听到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时,知青们往往泪流满面,因为它抒发了一代人辉煌梦想的破灭和苍凉青春的呼喊。3.语基积累(1)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