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9天火之谜苏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9天火之谜 苏教版 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19 天火
- 资源描述:
-
1、19、 天火之谜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欣喜若狂”、“不足为奇”造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然后出示词语,对照批改。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火”就是什么?古代西
2、方人把雷暴看作是 “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3、是谁揭开天火之谜的?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打开课文,找一找二、学习课文2、31、出示:“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齐读:读了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指导抓住“直到”“才”体会句子含义”富兰克林认为雷暴是什么呢?(生答: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2、富兰克林凭什么作出如此大胆的推测?读读文中相关句子。(1)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回应:大胆的推测来源于对自然想象的观察)(2)学生回答的同时相机出示下面一段话,指名读一读(2人即可)出示句子:“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
3、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3)(根据读的情况让学生注意到这个“早”),从“早”字你读懂了什么?(富兰克林一直在观察,观察了好久,只有长期的观察,才会有所发现。真是勤勉啊!)(早就开始观察,长期的观察,日积月累后才会作出了如此大胆的推测,可见他多么勤奋、勇于探索!)(当时人们都已对“雷暴是上帝的怒火”深信不疑,而富兰克林却没有盲从,这就是对待科学的诚实,实事求是!)(所有人,包括有学问的人都认为是“上帝的怒火”,而他却敢于怀疑,敢于挑战权威,可见他多么了不起的探索的精神!)(4)你看一个“早”字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对待科学如此的-诚实,而又-勤勉、勇于
4、探索。2、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引读:雷暴就是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种推论公布于世后“不仅()就连()也()”。(1)富兰克林可能会听到哪些“冷嘲热讽”?(提醒学生联系相关句子说说,教师根据回答补话,切不可喧兵夺主)(2)难怪,有人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教师导语(渲染情感):“这样的狂人”面对人们的取笑,他妥协了吗?他停止探索的脚步了吗?他放弃研究了吗?(学生答:没有-没有-没有)3、出示句子: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指名读,多读)(1)“决定”一词让你想到什么?(作出这个决定容易吗?不容易,是顶
5、着压力的,)(作出这个决定就意味着要冒生命危险,)(2)这样的一个“决定”背后让我们看到:富兰克林在科学探索路上克服了多少的艰辛,排除多少的险阻,为了一个科学事实,而不懈地努力。(3)齐读这句话。四、学习4、51、过渡:历史翻开到1752年7月的一天,这一天是不寻常的一天,这一天是富兰克林勇于探索,大胆试验的一天。2、自由读读4,想想:实验中用了哪些器材?这些器材各有什么作用?富兰克林在试验中观察到了哪些实验现象?(1)交流实验器材,并说说其各自的作用,可联系当时的天气条件说明实验的危险性,电往往就和死亡紧紧相连,体会富兰克林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2)富兰克林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了呢?出示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1年高二语文课件:1.3《想北平》(北京版必修5).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