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3词两首忆江南_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教学 实录 词两首忆 江南 人教版
- 资源描述:
-
1、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3词两首忆江南人教版2019第一板块 赏歌导入新课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陈俊华演唱)DVD配风光片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到的这首好听的歌曲,歌名叫忆江南。忆江南原是一个词牌名,什么是词牌名呢?(屏幕出示小资料)忆江南,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忆江南是白居易写的,一起读。(学生齐读题)师:同学们,关于江南,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说法。(圈出“江南”两字),一般人所说的“江南”是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说到苏州杭州,我们就情不自禁
2、想起师生齐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师:咱们杭州就是江南。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但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指题目)一起读。(学生齐读)【第一板块,课前欣赏忆江南歌曲配风光片导入新课,通过对白居易忆江南的简介引导学生想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名句,张老帅又顺势启发学生“咱们杭州就是江南”使学生很快产生无比热爱家乡的情愫,这种导入不仅从视觉、听觉等感官方面引导学生进入“状态”,更重要的
3、是从内心热切的期待早点儿和老师走进这一课,很成功!】第二板块 读出词中美景读通词句 感受节奏美师:同学们,学古诗词,首先得把古诗词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自己读两三遍,一会儿我们来试一试,好吗?打开课文纸。(学生打开课文纸轻声读词)师:好,哪位同学试一试。(环视):找一位不举手的同学,(走到一生旁)你来。生:“忆江南 白居易”(将“居j 读成 j”)师:我没听清楚,最后三个字。生再读(依旧读错)师:我还是没有听清楚。生再次读(还是读错)。师:同学们提醒他一下。生(大声)齐读:“白居易”(生读正确这首词)师:读得很不错。请别忙坐下,“白居易”三个字,你读了三遍把它读正确了。词里边有一个“谙”是生
4、字,你也读正确了。最难读的最后一句,你也读正确了!你看,你多了不起!你教大家读最后一句。生:“能不忆江南?”师:“能不忆江南”这个“不”字,很容易读成“能不(b)忆江南?”在这里读“不(b)忆”。你再教大家一遍好吗?生读,(师做手势,学生齐读本句)师(弯腰面对生):很不错,以后要多举手,知道吗?师:其他同学,觉得能够读得比他读得还要好。(一生生读整首词)师:读得非常好,请坐。同学们,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它是有节奏的,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同学们看(大屏幕呈现整首词),你能够把这首词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读出来吗?哪位同学试一试?(一生读整首词)生:是在“风景旧曾谙”这个地方稍微顿了下。还有在
5、“春来江水绿如蓝”停了一下。师:我再请问这位同学,你为什么要这样停?生:我看到“风景旧曾谙”后面有个句号。师:有个句号所以停得稍微长一点,是吗?(生点头)借助标点来停顿,这也是个方法。师:其实,老师告诉大家,这首词一、二两句讲一个意思,三、四两句讲一个意思,第五句讲一个意思,是不是这样的?生:是的。师:那一、二两句讲的是什么?生:一、二两句讲的是江南风景很好。师:把它浓缩成一个字生: 好。师:三、四两句写了什么?生:景。(师板书)师:第五句讲什么?一个字。生齐说:忆。(教师板书:忆)师:大家看,老师把这个停顿标出来了(出示空行的整首词),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师提示空行稍停)。师:同学们,大
6、家能不能再仔细读一读,看一看这首词里边藏着一个“对对子”,你发现了吗?生:“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是一个对子。师:好,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这个对对子很有意思。下面老师读上边句子的一个词语或短句,你们读跟它相对应的词语。师:日出生:春来师:江花生:江水师:(越来越快)红胜火生:(学生跟着越快)绿如蓝师:江花红胜火生:江水绿如蓝师:日出江花生:春来江水师:(语速更快)日出江花红胜火生:(更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你看,这个对对子真有意思,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有节奏。象这样的对对子,一般叫它为对偶句。在古诗词中的对偶句,叫对仗。来,再读“日出江花红胜
7、火”生:(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了,读出节奏感了,那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还得读懂它的意思。品读词句 感受风景美师:请同学轻轻地再读读这首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开始(学生借助注释,自由说)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教师轻轻提示:可以借助注释)来,你说说看生:春天来了,风景真美好!师:你只说二、三句意思,把整首词意思说一说。哪位同学试试看?生:江南真是好啊!风景如此秀丽,太阳徐徐升起的时候师:停,“风景如此秀丽”你这里讲了,还有几个字的意思没有讲进去,你说说看。生(继续):风景如此熟悉,太阳徐徐升起的时候,江花
8、好像燃烧的火焰。春来江水好像被蓝色的植物染绿了一样,怎能不让我怀念江南呢?师:你讲得非常好,(学生坐下)别忙着坐下,老师想问你几个问题。你说“风景如此熟悉“,这首词当中,哪个字就是解释”熟悉“的意思?生:谙师:“旧曾谙”呢?生(思索):过去风景如此熟悉。师:对,江南的风景,过去曾经如此的熟悉。我再问你,“绿如蓝”的“蓝”,你刚才说像被蓝草染绿了一样,这个“蓝”为什么不是“蓝色”的“蓝”,而是“蓝草”的“蓝”?生:这因为这首词解释里面就是这样的。(场上老师们大笑)师(微笑着):哈哈,是啊,解释当中就是这么说的,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多好!请同学们关注“红胜火”和“绿如蓝”。这“如”指的是“好像”呢,
9、还是(停顿一下)别的意思?(学生静静思考)师:觉得是“好像”的请举手(一些学生举手)。师(环视)放下。老师告诉大家,这个“如”不是“好像”,也是“胜过”的意思。为什么这里用“如”呢?因为上边用了一个“胜”字,再用“胜”就显得重复了。所以“绿如蓝”就是绿得比蓝草染过还要绿。明白吗?生:哦。师:同学们,这古诗词,懂得了它的意思,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了。不相信我们就来试试看,请接着老师的话读师(深情地):江南好生(深情地):风景旧曾谙。师(加重语气):江南好,生(加重语气):风景旧曾谙。师:同学们,读着这“江南好”三个字,你们眼前就会浮现出哪些你所见过的江南的美景?生:我见到了水光潋滟的西湖,
10、桃红柳绿的苏堤。生:我想起了杨柳依依的苏堤,和桃红柳绿的花园。生:山色空蒙的西湖,烟雨迷蒙的楼台。师:无论是山色空蒙还是烟雨楼台,无论是杨柳依依,还是桃红柳绿,都是那么如诗如画。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生: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生: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生: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生: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师:同学们,江南美景道得完吗?生(齐说):道不完。师:歌咏江南的诗句咱们吟得完吗?生:吟不完。师: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读学生齐读一、二句
11、。师:谁再来读读这两句?此时此刻,你再来读,一定会有别样的感觉!生(温柔地)江南好,风景就曾谙。师:你的声音流淌着江南的柔美。生(稍微平淡地读)。师:这平静的声音中,藏着对江南的深情。生(响亮地)读。师:好一个豪迈洒脱的赞叹!生(舒缓而低沉地读)师:轻声细语当中,也藏着白居易对江南深深的情啊!“江南好”,读(师生合作读)。师:同学们,让白居易感到最美,印象最深的一道风景是什么呢?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是啊,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品读这两句,请大家读出白居易眼中的美景,比一比谁读得最美,先自己读。(学生自由读三、四句)。师:谁能用自己的声音赞美如此美丽的江南景色?(生读)师:你觉得
12、自己哪个地方读得最满意?生:“红胜火”和“绿如蓝”。师: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红胜火”讲太阳出来了,江上的花儿,像一团火焰在燃烧;春天的水,像蓝草一样绿得那样的夺人眼目。我觉得太美了!师:所以你要尽情地、放声来读,是吗?生:是。师:谁来挑战她?你推荐一位,好吗?生:李逸凌师:好,帅哥。(生大笑)生(放声)读师:读的声情并茂,别忙着坐下。你能说出,你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生:我觉得“绿如蓝”读得比较好。师:为什么?生:因为我觉得绿色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整个画面非常柔和,所以,我读得很轻,很慢。师:噢,声音轻下来了,给人以非常柔美的感觉。所以你要轻一点,你再为大家读这两句。生再读。师:就让我们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