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10.《谈中国诗》教案(2).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谈中国诗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第三 单元 10. 中国 教案
- 资源描述:
-
1、谈中国诗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
2、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出示投影: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
3、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解放后,钱先生出版有宋诗选管锥篇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钱先生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
4、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管锥篇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予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三、整体感知,把握文意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
5、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第一层(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第二层(自“-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第三层(自“西洋渎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至“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第四部分(自“所以,你们讲,中国诗”至“
6、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觉得甜蜜的家乡困远征增添了甜蜜”),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2.学生准确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学生思考后,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3.学生分组时论本文行文的特点。要求举例说明。明确: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比如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