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29).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都的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故都的秋教案教学设计优秀公开课 29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故都 教案 教学 设计 优秀 公开 29
- 资源描述:
-
1、故都的秋教学目标:一、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二、 学习文章“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方法,并进一步掌握散文的“形”与“神” 的关系。三、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感情。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教学重点与难点:一、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二、“景”和“情”和谐统一的写作方法。三、掌握散文“形”和“神”的关系。教学思路与方法:一、 本文是作者对故都的秋景细腻描绘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是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典型之一。因此教学中应以点带面,带领学 生来了解作者以及他所处生存的环境,并
2、一步的了解文章流露的情感。二、 讨论和赏析法的运用,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景物进行赏析,从而做到对“景与情”的写作方法的掌握。教学课时:两课时(上第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 作者以及时代背景。二、 课文内容以及重点景物的描写分析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语:春天是妩媚的,夏天是热情的,冬天的寒冷的,那么秋天呢?(同学们发言)“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泽东读到是壮丽,“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读到是凄苦。郁达夫呢?让我们通过故都的秋来看一下。二、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简介(见投影):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 年留学日本,1922 年回国
3、,从事文学创作,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曾在北大、武昌师大、中山大学任教。1930 年参加“左联”。抗战爆发后,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 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连年内战,民不聊生,读书人衣食无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作者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因此,他的作品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形成感情意味浓 厚的浪漫主义倾向。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一)、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文中生字词。(投影)一椽(chun)潭柘(zh)寺普陀(tu)山房檩(ln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