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4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优质设计(1课时6页).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资源描述:
-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安徽省颍上二中 徐冬梅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3、探讨孔子“仁”的思想主张的现代价值,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1、整理文言知识。重点掌握实词:克、归、目、邦、家、事、乡、举、恕、约。辨析虚词:其、而、以。2、梳理、筛选重要内容,把握篇章主旨。教学难点1、对“仁”的思想主张的把握,了解其含义。2、探讨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教学方法释义法 诵读法 探究法 举例应用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1、让学生结合注释对文本进行疏通,画出理解的字句,手找出
2、疑难问题。2、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关于论语及孔子的介绍。教学设计一、导入 翻开论语,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 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两万多字的论语里翻下来,仁这一个字,被提到前后有109处,可以说仁的思想,是儒学里,基石下的基石,重点中的重点。那么究竟什么是仁爱呢? 下面
3、,我们通过论语第四章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来了解一下仁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二、朗读,感知文本指名学生试读,逐步订正字音、句读等。学生自行朗读,熟悉各则材料。三、解读,疏通字句,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注释、译注等逐条细读,要求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了解各则材料要义。读后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如有学生中间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老师当众解答。 四、品读,把握篇章主旨1、总提:在本章节中孔子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重点句)说明。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2、集体讨论什么是“仁”?(孔子所说的“仁”有哪些具体含义?)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爱人。d、
4、恕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何做到“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恭敬无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欲仁”(追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五、悟读,探究1、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种说法区别在哪里?提示:两者本质上相通,但前者是从否定的方面说(即是说不要做什么),后者是从肯定的方面说(即是说要做什么)。参见教材相关链接部分以及教师用书的选文解读。2、孔子的“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弘扬的思想精华?参考: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017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