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综合练习(二模).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朝阳区 九年级 下学 语文 综合 练习
- 资源描述:
-
1、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学校 姓名 考号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姓名和考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5分)在孔子诞辰257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同学们前往参观。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下面是展览“前言”中的部分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共4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
2、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分为“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儒家学说的国际传播”“孔子题材艺术作品”四个部分。展览以众多文物讲述孔子开 (宗/综)儒学 ,倡导仁政、礼义等儒家思想【甲】回顾孔子创办私学的历程和诲人不倦的圣迹;展示儒家学 说所历经的绵延不断的历史在儒家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家思想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1)结合语境在处填入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宗 诲( hu) B. 宗诲( hu)C.
3、综 诲( hu) D. 综诲( hu)(2)在【甲】处填入标点,并在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分号 不仅 还B.【甲】分号 既然 就C.【甲】句号 既然 就D.【甲】句号 不仅 还2.进入展厅,就能看见展览的宣传海报。对海报上面“高山景行”这个词语,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字力。请你元成(1)(2)题。(共2分)(1)小鲁发现“高山景行”这个词语来自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孔子的赞美:“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中的诗指的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1分)(2)小豫查词典得知,“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景行”比喻光明正大的行为。结合展览“前言”的内容,你认为展览以“高山
4、景行孔子文化展”为题,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1分)3.展馆中“论语镜廊”两侧垂下的小木板上雕刻了论语中的许多语句。其中一块小木板上雕刻着“学而不思则罔”,这让你立刻想到下句: 。(1分)4.参观“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后, 同学们用对联评价孔子,不适合的一项是(2分)A.德大千年祀 B.先师功德传四海名高万世师 儒学精华照五洲C.草堂留后世 D.半世经文传道授业诗圣著春秋 一代圣人杏坛讲学5.作为本次参观活动的志愿讲解员,小京同学拟写了一段讲解词。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其中既有唐代荣启奇问孔子葵花镜、历代御制孔庙碑拓片等文物精品,还有各种语言版本的论语,以及当代艺
5、术名家创作的孔子题材艺术作品等。这些展品诉说着孔子思想形成、发展与传承演变的历程,讲述了孔子文化的深远影响,为大家带来 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A.展览集中展示了孔子不同时期的700余件艺术品及珍贵文物、古籍B.展览集中展示了孔子不同时期的700余件珍贵文物、古籍及艺术品C.展览集中展示了不同时期与孔子相关的700余件艺术品及珍贵文物、古籍 D.展览集中展示了不同时期与孔子相关的700余件珍贵文物、古籍及艺术品6.在“孔子题材艺术作品”展览处,同学们欣赏了与孔子有关的书法作品。对下面两幅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庙堂碑的字体属于楷书笔势舒展,端雅静穆,B.孔子庙堂碑的字体属于行
6、书,宽严得体,自由飘逸。C.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用隶书写就,体态宽扁,俊美雄健。D.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用篆书写就,蚕头雁尾,古朴浑厚。7.参观活动结束,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感受。下面是四位同学所写的文字,其中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2 分)A.“杏坛讲学”展厅里“万世师表四个大字分外醒目。孔子和弟子们的塑像依次排开, 他们畅谈理想的场景,跃然纸上。B.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正是这种敬业乐业的精神,造就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C.“论语镜廊中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在我脑海萦绕,鞭策着我要做一个像孔子一样 的谦谦君子。D.“孔子观欹器”场景中的涓滑细流吸引我驻足观赏,这潺潺水
7、声犹如波涛在澎湃,令人 回味无穷。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共4分)8.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1分)9.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1分)10.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表达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理想的句子是“ , ”。(2分)(二)阅读登飞来峰,完成11-13题。(共6分)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1.观察下面两幅图画,可以作为这首诗插图的是 。(2分)12.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本诗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表达了诗人的自信。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
8、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表达这种自信的。(2分) 答:13.“仁者乐山。”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山”字或写山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 ”和“ ”。(本试卷中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 用拼音替代)(2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共7分)【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选自论语)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9、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丙】三国魏明帝自征蜀,遣司马懿督张邵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适交, 参佐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 愿留一战;住者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十,杀张邵,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节选自百战奇略)注:剑阁关隘名。位于今四川剑阁县北。十二更
10、下十分之二的人换 防休息。插兵指正在换防的部队。幡,同“施”,旌旗。参佐部下,僚属。鹄立鹄颈长,能远望,因喻引领切盼之意。住者留下来的士兵。14.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三省吾身/发人深省 传不习乎/习以为常B.与友期行/不期而遇 时年七岁/四时之景C.相委而去/去国怀乡 日中不至/朝发夕至D.下车引之/引经据典 入门不顾/三顾茅庐15.翻译语段中三处画线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为人谋而不忠乎? 翻译:你替别人谋划,是不是一种不忠诚?【乙】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离开后他的友人才赶到。【丙】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11、翻译:蜀军一战而大胜,是因为诸葛亮以信义为治军根本啊。16.上面三个语段都讲到了“信”。请你结合语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曾子、元方和诸葛亮所说的“信”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答:三、名著阅读(5分)17.“忠、孝、廉耻、勇”,是儒家推崇的高尚品格。请你就其中一点,选择名著中的一个人物,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这一点在他(她)身上是如何体现的。(100字左右)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共7分)【材料一】大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发起俯冲。在板块挤压作用下,沉睡千年的青藏高原剧烈抬升,形成绵延的喜马拉雅山脉,构建出今日的世界顶点珠穆朗玛峰,简
12、称珠峰。珠峰所在的青藏高原是年轻的高原,在板块挤压作用下,它不断朝天翻酒。巨大的压力使珠峰长势喜人。目前,它每年能长6到8毫米的个子。不过,长高并不是无止境的。它在隆起的同时,峰顶的砾石又会不断被风化,珠峰高度也因之被削减。此外,地震对珠峰高度也会有影响。1934年,尼泊尔发生的一次地震使得珠峰海拔足足降了半米有余。除了地质运动外,珠峰高度变化还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我们常说珠峰是世界最高峰,这是就它的海拔高度而言的。“海拔”一词, ,就是以海平面为基准测量的高度。气温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或下降,海拔的数值必然会产生变化。而且全球变暖也会影响到珠峰的积雪,若峰顶积雪融化,失去这顶帽子,珠峰的身高可
13、能还会变动。【材料二】表1世界各国历次测量的珠峰高度统计表(部分)国家施测年份珠峰雪面高度印度1954年8847.6米苏联1982年8848米美国1999年8849.87米加拿大2002年8848米尼泊尔2010年8847.11米(数据来源:2013年4月中国计量)珠峰究竟有多高?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也对珠峰高度展开了多次大规模测量。1975年,中国登山队测量珠峰时,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得的雪面高度是8849. 05米,女队员潘多通过插钢钎的方法测得覆雪厚度为0.92米,两者相减得到珠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13米。2005年,中国测量队将传统测量方法与GPS测量方法相结合,为该次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