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易错题32 诗歌鉴赏之手法辨识不清(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易错题32 诗歌鉴赏之手法辨识不清含解析 备战 2021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易错题 32 诗歌 鉴赏 手法 辨识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易错点32 诗歌鉴赏之手法辨识不清【典例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注)。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注)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选择了两个意象“舞燕”“啼莺”,描绘了晚春时期莺歌燕舞、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B颔联点出暮春时令,暗示诗人心绪。诗人昏昏醉眠,日长难遣,樽前花老,诗情难觅,止不住把满怀愁绪抒写出来。C颈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由眼前“花老”而联想到人老,慨叹当时南
2、宋朝廷不能振作,自己心力交瘁,回天乏术。D这首诗描写景物,不作精雕细刻,只是意会即止;描写心境,也只是略现迹象,巧妙用典,使得情意表达委婉含蓄。2本诗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此联的妙处。【答案】1A2虚写(想象)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用典。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写归隐之情,含蓄蕴藉,言近旨远。以景结情。诗人借暮春田园美景抒发了思归之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解析】1 A项,“充满生机”错误,“荒园萧瑟”说明景物并无生机;“透露出了诗人游赏的兴致”错误,“懒追随”说明诗人无兴致。故选A。2解答此题首先要对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有足够的积累,比如对比、想象、用
3、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等,然后就是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意思是“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晃”,由“想见”可知,此联为虚写,诗人想象出一幅江南水乡暮春图:春水漫漫,疏篱如屏,柳丝垂挂,小舟荡漾,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意境,“小舟无伴”,那小舟似乎急切地等待诗人归来作伴,体现思归之情;“篱东”一词源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后借指故园,这一联,不仅进一步渲染思归之情,而且这幅美好的暮春图,与开头那“萧条”的“荒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见诗人的爱憎和归意。“春涨动”、“柳丝垂”都属景,以景结情,可见融情于景。【易错点】
4、手法辨识不清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这是高考的必考题,也是最易出错的题目。考生容易犯用错术语、理解不当、分析有误等错误。【对策】构建知识网络,对照辨认1.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图。高考考查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考生要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图,并牢牢识记。在高考题中,常考的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角度(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等)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象征、衬托(正衬、反衬)
5、、渲染、联想、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情景关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虚实相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等。(4)篇章构思: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总分结构、过渡照应、伏笔铺垫、首尾照应等。2.直接辨认和逐条对照相结合。考生在答题时,有的诗歌语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特征明显,能够直接辨认,如“鸟鸣山更幽”显然是衬托(以动衬静)。有的诗歌语句运用的表达技巧表面特征不明显或者在平时复习时很少涉及,这就需要考生回顾表达技巧知识网络图,逐条对照辨认,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技巧。【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节选)王安石画史纷纷何足数
6、?惠崇晚出吾最许。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注纯甫:王安石的小弟弟,名安上。翛然:很快的样子。翳:遮掩。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首咏画诗中,诗人对画家惠崇进行了高度评价,流露出对他的景仰之情。B“旱云”一句写出诗人观赏画时的节令、环境:天气炎热,云气蒸腾,溽暑难消。C“黄芦”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颇具情趣的水边凫雁图。D这幅画有很强的感染力,使人浮想联翩,引起了诗人对往日所见之景的回忆。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惠崇画技高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C2直接评价惠崇。前两句把惠崇与画
7、史上其他画家比较,强调了惠崇的突出地位,表现了惠崇画技高超。正面描摹画作内容。五六两句艺术地再现了惠崇画作的特点,从色彩运用、构图技法等方面显示出惠崇画技高超。用观者的感受侧面烘托。观画后诗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暑热顿消;且此画唤起了诗人对昔日经历的回忆,引发了诗人的联想。【解析】1C项,“对比”错,“黄芦”两句意思是黄芦低垂,白色的芦花像雪似的洒满了滩地,野鸭和大雁携带着伴侣,安闲可亲。故选C。2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句意为:古往今来,画家多得数也数不清,惠崇虽然晚出,可最使我倾心。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同其他画家对比,正面点出惠崇的地位,直接评价惠崇的画技高超。“黄芦低摧雪翳土,
8、凫雁静立将俦侣”这句诗对他的画进行正面描写,黄芦低垂,白色的芦花洒满了滩地,野鸭和大雁携带着伴侣,安闲可亲,展现出画技高超。“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进行了侧面烘托,这幅画带给我的感受是,猛见到他的画,仿佛把我带到了水边小洲,暑气顿清。以此来侧面展现画技高超。最后这句“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写观画的感受,唤起了诗人对昔日经历的回忆,引发了诗人的联想,也是侧面烘托的手法,说明这幅画有很强的感染力,使人浮想联翩。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百步洪二首(其一)(节选)苏轼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844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