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攻略(新课标)第一编 第一部分 第七专题 第一节 懂诗意.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攻略新课标第一编 第一部分 第七专题 第一节 懂诗意 2013 届高三 语文 专题 复习 攻略 新课 第一 部分 第七 诗意
- 资源描述:
-
1、第七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 懂诗意高考热点透析考点探究1.古诗鉴赏,读懂诗歌是关键。2.考查对诗意的理解类题的基本内容是看考生是否理解诗写了什么内容,包括对题材的判断、内容的提取概括描述及层次转折等方面。设题上形式灵活,角度多变,能力层级也不相同。或提取,或概括,或描述。3.理解文意可能涉及诗歌的形象鉴赏及情感的把握两个考点。因为感受、理解、分析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把握了诗的基本内容是情感赏析的基础。一轮盲点1.读不懂原诗导致答非所问。2.审题不准导致答案偏离。二轮对策1.读懂文意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前提和关键。读懂诗词的方法很多,语言内涵才是最关键的方法。一是品读语言。诗歌语言具有高
2、度的凝炼性、暗示性。读时不可图快,宜把每一个字放在嘴中反复咀嚼,方得其真正含义。二是分析情景关系。古代诗歌语言从内容上分大致有景物语言和情感语言两种。读诗的基本工作就是弄清景与情的关系。景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情又怎样渗透在景物之中等等。2.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审题时漏掉任何一个要求,都可能造成答案的偏离。审题不准的失误是致命的,平时备考中必须十分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高考阅卷报告一、(2011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琅玡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
3、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答:_【考生答案】这首诗写了溪水暴涨、溪流中飘着落花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伤春的感情。【答案矫正】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回答此类题目,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能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所营造的情境氛围的特点,并能根据情境氛围的特点谈诗人的思想感情。考生答案错误有二,首先是没有审好题,题干要求回答“哪几幅画面”,而考生回答了“什么样”的画面,且概括不准确;其次本诗并没有抒发“伤春”感情。本诗共四句,除第三句不是直接描摹画面外,其他三句都描绘
4、了优美的画面。可以根据画面内容进行概括。这些画面写出了琅玡溪的幽静美好。联系注释中的写作背景,相较于钩心斗角的仕途给作者带来的厌恶之感,作者在琅玡溪忘却仕途烦恼,醉心山水,表达了一种闲适之情。【规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二、(2011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选自清诗选)【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915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