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0

类型201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19334
  • 上传时间:2025-11-04
  • 格式:PPT
  • 页数:70
  • 大小:179.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3 年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课件 专题 论述 文本 阅读
    资源描述:

    1、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1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第一节 理解语句2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3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很好看。可见,

    2、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4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5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

    3、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以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刻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唐代开始文人写碑成风。6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碑的拓本送给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4、。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7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8本

    5、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9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C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文本中的第一段第二句话意在阐明“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和“书”“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没有提及“金”、“石”、“画”的影响和地位。10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6、的题目。人生的四种境界张世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11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12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

    7、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13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

    8、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14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15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

    9、数理化网)为您整理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6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

    10、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17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项,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18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

    11、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后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D项,“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从文中看,“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19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重要概念的含义”是阅读理解论述类文章的基础。所谓“文中”,一是指理解重要概念时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理解时根据重要概念的具体语境来把握。所谓“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常常与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密切相关

    12、。理解“重要概念”主要包括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属性和外延。20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例例1121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生态伦理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

    13、德是指将生态伦理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是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22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4、23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离和对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24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它试图

    15、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25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26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C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D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能力。“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

    16、在原文中无体现。【答案】C27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技巧点拨解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类题目的方法可以用“两个辨明,四个警惕”来概括。1“两个辨明”是指辨明“正确”与“最为准确”,辨明“不符合文意”与“不属于”。“正确”是指该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没有知识上、事理上的错误;“最为准确”是指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特征与作用等作出了科学、规范而周密的解说。“不符合文意”是指该选项与文本信息有不相吻合的地方;“不属于”则是指不管该选项所表述的内容是否正确,只要它不属于该重要概念的范畴之内,就应选定它为“不属于”。28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2“四个警惕”是指

    17、警惕范围扩缩、警惕扭曲文意、警惕混淆时空、警惕胡乱组合。(1)所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2)扭曲文意,是指选项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引领。(3)混淆时空,是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但不符合文意的选项则故意混淆时空的先后顺序,以迷惑考生。(4)胡乱组合,是指文章在解释某一个概念或说明某一对象时,会使用比较多的事例,选项就故意把这几个事例的内容加以组合,并且故意使组合后的信息与文本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29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通常指那些传递重要

    18、信息,对理解全文起关键作用的句子。“句子的含意”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指句子的表层含意,即字面意义,这类句子只要理清句子结构,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二是语境含意,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三是言外之意,这类句子多使用 一些修辞手法,表达的往往不是句子本身的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其类型主要有:30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1能表现文章主旨或某一方面主要内容的中心句、观点句。2能体现文章脉络层次的过渡句、总结句。3语意较为丰富、内容较为含蓄的句子。4句型庞大、结构复杂、容易理解错误的句子。31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例例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中

    19、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入这图画里。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后来中国艺术中出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艺术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具体实现。32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说到底,就是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历代的山水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寻找这种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大做文章。总的来说,整个古典时期,在山水画的意

    20、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构思和构图模式。33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与知音。“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山水中的“渔樵”并非真正的渔夫樵人,而是一种精神载体。宗炳有一句话“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自然的千姿万态里才能领会“道”之真味,所以中国画里的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34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人倾向于家居生活,然而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需求与此发生矛盾。隐居山林、与鸟兽为伍是一个很不实际的幻想,那么就有了居室化的

    21、山水艺术,园林、盆景、山水画都可以看作这一思想的体现。有人讽刺明代的文人董其昌,说他是“山林富贵两不误”,实际上这是文人生活的一个极好概括。35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中国另一特具代表意义的画科花鸟画,与山水画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魏晋)产生。花鸟作为审美对象在本质意义上与山水相同,属于主体之外的自然、客观外物。然而,花易凋零,鸟为活体,是主体难以把握掌控的东西,所以就有了花鸟画。36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哀

    22、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的。”在艺术上也有同样的情形,人们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现为绘画的,乃是表现了绘画之后才感到自然的美。换言之,“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中国的园林艺术是文人将自然仿效绘画的最好例证。37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下面对文章引用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B说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C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38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D说明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强调园林对绘画的仿效。【解析】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

    23、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从末段的首句“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可知。【答案】C39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技巧点拨第一步,整体阅读全文,把握全文要点,领会全文主旨,注意重要语句的表层意义。阅读时如有个别语句读不懂,可先跳过去,等梳通全文概义后,再回读。第二步,分段(或分层)阅读全文,逐段(逐层)概括段意(层意),进一步理解原文。40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第三步,认真阅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弄清题目的限制与提示,确定要求理解的句子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将题干、材料、选项三者对照(要做到不跳读、不漏读,以便能准确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将选项与原

    24、文中的句子作比较,排除干扰。对照时,要从材料、选项开始,兼顾前后语句、段落,做到点面结合。41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第二节 分析综合42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43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44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解析:选B。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5、”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这种说法。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45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

    26、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46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项,“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47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D项,“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错。原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

    27、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48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课堂考点探究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所谓“筛选”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次留主,通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是指把筛选出来的有用的语言材料按题干要求进行分类,用准确的语言对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描述或总结概述。“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一是能够对照试

    28、题中的材料辨别选项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从文章语言材料中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要的表述。49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例例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50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

    29、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51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扩大了原本的范围,丰富了原本的含义。这里的关键在于解释。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任何一个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之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话,不仅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

    30、且是向后来人说话。作为受话人的读者不仅有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52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读者可以对写作的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的参照系对原本所作的新解释。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后来的一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更新的世界。写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53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这样看,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传统本来就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

    31、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抗拒。那种把传统一味看成凝固不变而无更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的。因此,在对待传统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这样才能使传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选自张世英我看国学传统与现代,有删改)54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55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解析】D项属于张冠李戴,选项分析的是传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而非题目要求的“分析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答案】D56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

    32、整理例例2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57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解析】A项“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错,原文说“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可见,不仅与“天赋”有关,还与“境遇”有关,至于哪个作用更大,文中无交代。B项说法有误,原文是说领略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但感受不一定能。因为“领略

    33、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项“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错。原文是“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可见不同反应是由感受力强弱不同决定的。【答案】C58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技巧点拨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的题目建议采用“三个步骤,四盏神灯”的方法。1“三个步骤”:第一,细读勾画,把握要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选择题所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细读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考生可以边阅读边勾画,即在阅读过程中对那些揭示主旨、作者最新见解的语句予以圈点勾画,这样既可以增强对选项真伪辨析的明朗化程度,以减少选项与原文信息比照的数量,又可为一些选项的

    34、比照提供快捷、方便的线索。59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第二,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信息筛选与整合,题干是标准,文本是依据。在明确题干要求,筛选出真伪比较明朗的选项后,其他选项一定要找准所对应的文本信息,斟酌比照。第三,选出答案,复核锁定。考生在选出答案后,须再进行复核,要进一步确认一下排除干扰项的依据之所在,以确保答案正确无误。60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2“四盏神灯”是指在比照信息的过程中,考生要特别注意各个选项是否符合以下“扭曲”原文信息的四种类型之一:(1)漏掉信息,以偏赅全;(2)因果倒置,主客互换;(3)未然已然,信息有变;(4)无中生有,查

    35、无实据。61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二、归纳内容、分析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是指归纳现代文阅读中的整体内容或把其中某一部分用几句话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归纳要做到全面、准确、简明。“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它们都需要运用题目提供的文字材料,对作者用意、有关背景进行分析,对文章思路作合理补充或完善,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综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62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例例3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原本中的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参照系都

    36、是唯一的、不能代替的。B因时间推移和历史进展,传统远离原本后就自然丧失了原本的特征。C过去是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传统内涵却在新参照系下发生突变。D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63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唯一的”属无中生有,原文是“特定的”。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传统在形成的过程中既是不断更新的,又会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因此该项中“丧失了原本的特征”错误。C项,妄加推断,原文说传统的形成过程是“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因此该项中说其“发生突变”

    37、错误。【答案】D64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技巧点拨1审读标题,抓中心句中心意思就是文章大意,在论述类文本中主要指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一般论述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对论述的社会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来说,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显豁的、明确的。在整体阅读中可以通过审读标题,寻找全文的中心句(包括首括句和尾括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65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有的文章从总体上看,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明确的,但具体到对文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观点态度,如引用、转述别人观点时作者本人的意图就比较隐蔽。这些就需要我们下一番分析概括的功

    38、夫。66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2巧抓评价,探寻观点论述类文本主要是分析阐释作者对某一事物、事件的看法,这类题目比筛选文中的信息类题目的概括性更强,难度相对较高。解答这类试题,考生最为困惑的是,文中往往没有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捕捉到作者的观点态度呢?67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其实,“言为心声”,文章是作者观点态度的流露。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讴歌颂扬什么,批判讽刺什么,同情什么,憎恨什么,往往可以从文章中作者遣词造句的方式表现出来。不过,这些观点态度有时是比较零散的,这就需要考生自己进行筛选、分析和概

    39、括。所以,只要抓住了作者在文中阐述性、评价性的语句便可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68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语句。这方面主要是抓“文眼”、抓关键句和中心句。这些语句,论述类文本常在开头,或在段落的起始句、终结句。抓住这些句子,就能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69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因而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关键。有时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3)通过对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两种方法:正反对比: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这要仔细辨析,方可取胜。70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为您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9334.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