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2.5苏轼词两首《定风波》21张(人教新课标必修4)四川.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定风波 2014 2015 学年 高中语文 同步 课件 2.5 苏轼词两首 风波 21 新课 必修 四川
- 资源描述:
-
1、请背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请简述苏轼的豪放情怀及豪放词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八州,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他,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定风波62字中调词双调词豪放词词牌名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偏居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词前小序有所说明。诗词背景词前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时间
2、:地点:人物:雨事件:感觉:1082年3月7日沙湖道中同行、余狼狈、不觉已而遂晴这个小序有什么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作词缘由诗词吟诵全词大意不要去听雨点子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不妨一边舒适地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走去。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乘马还要来得轻便。这雨有甚么可怕?虽只有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都不在意.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普照,好似在招手欢迎我。回头望望刚才遇雨的地方,真是晴雨无常!回去吧,不管风吹雨打也好,阳光四照也好。整体看,这首词以刻画人物意象为主。你认为词作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塑造了一个乐观、旷达的主人公形象。这种
3、形象特点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对自然对人生雨晴变化的与众不同的态度上。上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赏析探究雨思考: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的态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赏析探究“莫听”“超然物外”“何妨”“谁怕”向风雨挑战“吟啸且徐行”潇洒安闲泰然自若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赏析探究“竹杖芒鞋”闲散江湖“马”奔波官场“竹杖芒鞋轻胜马”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赏析探究“烟雨”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977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