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 课件)中国文化经典研读4.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 课件中国文化经典研读4 2016 2017 学年 高中语文 选修 人教版 课件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 资源描述:
-
1、中庸节选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它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合于“中庸之道”。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
2、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要靠“三达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力进行主观心性的养成,以达到“至诚”的境界。文本助读知识梳理文本助读知识梳理相关链接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字经中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的描述。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
3、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文本助读知识梳理文本助读知识梳理3.分古今(1)从容中道,圣人也古义:自然而然。今义:不慌不忙、镇定、沉着。(2)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古义:坚守不渝。今义:(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3)博学之,审问之古义:审慎地询问。今义:即审讯,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法院向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或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被告人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文本助读知识梳理4.析活用(1)致中和,
4、天地位焉(名词作动词,“有其位置、安于其位”的意思)(2)修身也,尊贤也(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3)体群臣也(名词作动词,体恤、体谅)(4)子庶民也(意动用法,以为子,爱护)(5)来百工也(使动用法,使来,招致)(6)柔远人也(形容词作动词,安抚,怀柔)(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数词作动词,做一遍,做百遍,做十遍,做千遍)(8)虽愚必明(形容词作名词,愚昧的人)(9)虽柔必强(形容词作名词,柔弱的人)文本助读知识梳理5.明句式(1)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判断句)(2)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介词短语后置句)(3)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介词短语后置句)(4)中也者
5、,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判断句)(5)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判断句)1.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译文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虽无踪迹显现,但动机已成,人虽不知,而自己却很清楚,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明显、更容易显露的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点评实现“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第一章中提出了慎独自修的原则。中庸论修道,主要在“慎独”上下功夫。“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