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二轮语文复习课件:第四章 古诗词鉴赏 4-读文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届高三二轮语文复习课件:第四章古诗词鉴赏 4-读文 2018 届高三 二轮 语文 复习 课件 第四 古诗词 鉴赏 读文
- 资源描述:
-
1、古诗词鉴赏的阅读要领知 识 方 法一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猜意图注释作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等类似的注释暗示作者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的深层原因等例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1分)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2分)解析:从诗歌标题可知,诗人是雨后天晴到城西苏家访友;由诗中写景字词及“痛饮”一词可知诗人忙中偷闲的快乐、喜悦之情;联系注释中诗人和写作的背景,再联系苏、黄二人的师生友情
2、,不难得出诗人因苏轼贬后授职而对自己的仕途踌躇满志的感情。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理解诗词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诗词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从而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在意蕴。二 从题目入手,初步把握题材重要信息示例交代写作内容如残春旅舍交代了诗词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描写残春之景来抒发情感暗示作品情感如暮春作者通过暮春时节的典型景物,营造了伤感的意境展示写作思路如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暗示了作者的情绪变化:乘兴怅惘叹慕点明诗歌类别如春日秦国怀古点明了怀古伤今的主题例 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答案:夕阳还有一竿高,离天黑尚早。这时主人公后悔不应该让朋友这么早离
3、去,转而埋怨催朋友离去的人。(2分)这句词进一步抒发了主人公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2分)解析:可以结合题目中“送别”去理解意象以及意象营造的意境。本题的关键是解读“怪”字,考查品味诗歌的语言,词人的“恨”与“怪”的对象其实都是无辜的,而词人为什么会“恨”与“怪”呢?当然是因为送别之后,词人的心情落寞又无法排遣忧愁。意象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可以从意象入手,进而品味意境。意境是情、景、意、言和谐统一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因为意境是多方面的,所以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同时,还必须注意意象的多义性特点。阅读诗歌时,必须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联系语境加以理解。三 从意象入手,整体品悟意境例 请简要赏析“
4、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1分)视听兼具,动静结合,(1分)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1分)解析: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从听觉、视觉等感觉的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突出了幽静的意境。反复吟咏,便有身临其境、恍若隔世之感。诗词中多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诗词多用素描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人物便跃然纸上。四 从细节入手,解读形象例 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
5、愁看落花,叹息垂泪。(1分)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2分)解析:人物形象的概括要从其行其情来思考。具体来说,即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在写法上比前面往往有所变化;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读懂诗词,应熟悉要鉴赏诗词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把握诗词的行文脉络。五 从转换入手,弄清思路,转换诗词的脉络 1.结构章法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梳理起、承、转、合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词上阕(片)首句渲染气氛写景(次)中间写景尾句过渡下阕(片)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抒情(主)2.基本特点
6、 前后内容(景、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前后内容(景、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例 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5分)答案:以时间为顺序(黄昏月明中宵),(1分)首联写山寺所处的环境,(1分)颔联写初到山寺,(1分)颈联写夜宿山寺的所见所闻,(1分)尾联写诗人的感想。(1分)解析:扣住诗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再按照诗文的首、颔、颈、尾联顺序,分别概括即可。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相互组合的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备考时要正确运用手法技巧,做
7、到得心应手,并要熟知其作用和效果。六 从关系入手,分析技巧基本内容基本技巧情景关系典型示例景写景的角度变化(空间、时间、虚实、动静、感觉、色彩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渲染烘托(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2012江苏卷)赏析“摇曳碧云斜”(温庭筠梦江南)赏析: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借代等)常用手法(衬托、渲染、烘托等)情直接抒情(喜、怒、哀、乐等)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双关等)常用手法(比兴、象征、用典等)例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简
8、要赏析。(4分)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2分)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2分)解析:本诗最后两句中,上句诗人遥想故园秋景,是虚写;下句回到现实,是实写。弄明白两句的内容,并分析虚实的关系,赏析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即可理解诗人对故园的情感的内容。诗眼,是一首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诗眼在诗歌中起着统摄全篇、营造意境、表现情感等作用。要读懂诗歌,除了整体把握,吃透诗句间的关系,理清思路,还要多留心有抒情性、议论性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古人写
9、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读诗歌时从尾句入手,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七 从诗眼、尾句入手,揣摩主旨例 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以说是用典)(2分)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2分)解析:两问要分别作答,不能混为一谈。“表达技巧”
10、不难得出,所抒发的情感要抓住尾句的“空”“哭”分析得出。读 文 导 学 关注标题、作者、结构、注释,品味语言,分析意象,运用联想,体悟情感。首先,检索诗词中的形象;其次,揣摩作者的情感、思想。最后,分析情景之间的关系。例 1(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4分)解析:这是一首题咏诗,作者来到窦员外在崇德里的新居,感到欣喜异常,遂写此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主要从颔联、颈联和尾联中寻找答案。写作的顺序是前写新居外景,后写新居内事。关键信息点有:“秋色墙头数点山”“碧松”“红药”指外景的优美,“认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