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
- 资源描述:
-
1、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诗歌部分 文本导学 学后自评内容索引 文本导学绷紧()绷脸()绷瓷()粉刷()刷白()1.读准字音(1)单音字虐待()晚祷()骤然()窗棂()基础积累1ndoshubnbnbnzhulnshu刷绷(2)多音字蝗()惶()2.辨清字形缀()辍()啜()掇()蝗虫惶惑缀扣子(2)(3)辍学厢()箱()车厢(5)箱子烁()铄()闪烁众口铄金(6)啜泣揉()糅()揉搓杂糅(1)蜡()腊()蜡笔(4)腊肉拾掇文本研习2老马1.第一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答案一匹衰老的瘦马,已经筋疲力尽,不堪驱使了。老马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
2、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头沉重地垂下”。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揭示了它坚忍的性格和渺茫的希望。2.如何理解“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句?答案这一句有不容忽视的双关意义。从抽过来的一道鞭影看,所谓“前面”当然是老马按照车主的意旨奔向的目的地,但也暗示老马的命运不会一团漆黑,是会起变化的。憎恨3.诗歌第一节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用意?答案首节以三个否定句铺陈了业已消逝的诗意葱茏的美好风景:“群花”“请红雀欢呼着繁星开了”,“月光”“敲着我的窗”,“风和野火向远夜唱起歌”;这些童话般清纯、平和、安恬且生意勃发的景观,成为了
3、一种令人留恋的记忆。连用三个“不问”,语气决绝,暗示了正是诗人当时的现实处境吞噬了诗意的境界。三行长句曲折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愤懑,从而使得第一节诗和以下的诗节之间形成了阔狭顿异、长短交织,从生动的有声有色的描写转入简短的直截了当的叙述,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诗歌韵味,为全诗定下冷峻的基调。4.“这日子/没有诗”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反动势力的压迫和破坏。5.“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有何含意?答案这一句展示出诗人的诗人本色、战士性格和哲人风度合而为一的形象。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已深深意识到反抗、斗争已经成了第一义压倒一切的任务了。这句诗传达出诗人强烈理性思辨的色彩,使诗歌呈现出哲理化倾向。这是四点零
4、八分的北京6.作者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开头是有深刻用意的,它隐含了三个事实,是哪三个呢?答案7.在汽笛声中,为什么作者感觉“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剧烈地抖动”?答案这是一种幻觉。“剧烈地抖动”的车站是诗人心灵的外化:在开阔的空间范围上,作者把握住这特殊的历史时刻,他此时对“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的感受,超越了传统的视觉逻辑,深入到生命的潜意识中去,表现为一种冥想的哲理意味,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迷惘、无助和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8.“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句诗化用了哪位诗人的名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作用?答案化用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句,表达了
5、告别母亲时的眷恋和痛楚。斯皮尔伯格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有一幅非常震撼人心的画面,盟军抢滩登陆奥马哈海滩,遇到了德军疯狂的抵抗,重机枪的子弹不停地扫射,很多士兵还没有登岸就死在了海滩上。有一个士兵,他被炮弹击中了,肠子流了一地,但还没有死,他在要死的那一刻,一直在呼喊一个音符:妈妈,妈妈,救救我!不是上帝,不是总统,是妈妈,世界上所有民族,各样人种都在“妈妈”这个发音上是一样的,当我们最无助的时候想到的往往是妈妈。说明了在普通的人性面前,“政治神话”是那么苍白无力。9.作者为什么将自己比喻成“风筝”?答案感觉自己的前途像风筝一样飘摇,能唤起童年记忆,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在诗人的心中,北京和母亲始终
6、是叠合在一起的,远离北京就等于远离母亲和文明,在“文革”中年轻一代的艺术探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手段,表现出他们对政治权力话语的轻蔑与反叛。10.“这是我的北京”作者为什么说了两遍?为什么要强调“最后”这个词?答案反复呼喊表达绝望与不舍。这是最后的诀别,透射着浓烈的悲壮色彩。北京是故乡,是文明的家园。茫然而绝望地抓住同样迷惘的青年人的手,仿佛落水者去抓住一根稻草,这样的迷惑不安,绝望与痛楚怎能不牵动读者的心呢?动乱时期青年一代的生存状况不能不说透射着浓烈的悲壮色彩。这是一种“歇斯底里的绝望”。雪白的墙11.“雪白的墙”与“肮脏的墙”分别象征什么?答案“文革”时期,没有洁白的墙,只有肮脏,上面涂满了
7、粗暴的字。那时人与人之间缺乏友爱和温暖,而只是相互仇视和践踏。可以说,“雪白的墙”和“肮脏的墙”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分别象征着文明与野蛮,理智与蒙昧。12.该诗中的语言特点是什么?答案(1)口语化叙述式的语言。以倒叙的语句开头:“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紧接下去,以叙述式的语言展开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的描述。叙述过程中,诗人采用的口语化语言,明白晓畅,符合一个儿童的口吻。(2)选取日常的意象。诗人选取的多为细微、日常的、更具有私人性的意象,如“蜡笔”“墙”“牛奶”等,以此来表现复杂的个人意绪或重大的社会历史主题解放前的中国农民头上有大山压着,具体地说就是“饥荒、苛税、兵、匪、
8、官、绅”,正像老马的超负荷,“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一样。面对着沉重的压力,老马垂首咽泪,忍辱负重。显然,诗人受到了农民性格的感染,所创造的形象,象征地地道道的农民。诗人自己也说过:“我写了老马,另外也写了许多受压迫的农民形象,实际上就是写了我自己。”其实,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来看,他哪是只写自己,老马更可以看做古老的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忍受苦难的象征。情感品味3老马1.诗中的老马有何象征意义?答案该诗写于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山河破碎,民生艰苦。全诗最具有“憎恨”色彩的诗句当属“杀死那些专门虐待青色谷粒的蝗虫吧”,诗人痛恨这些有攻击性的、残忍的“蝗虫”,这也暗示着对侵略者的憎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869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