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课件:专题1-论述类文章阅读 (共38张PPT)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版大一轮复习应试基础必备+高考考法突破课件:专题1-论述类文章阅读 共38张PPT 2018 高考 语文 全国 一轮 复习 应试 基础 必备 突破 课件 专题 论述 文章
- 资源描述:
-
1、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l 700分综合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 1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步骤 综合考法 2 选项设错陷阱规律 综合考法 3 多重比对,识破选项设错陷阱专题1 论述类文本阅读l 600分基础考点&考法应试基础必备p 应试基础必备论述类文本的三要素论述类文本的类型论述类文本的结构论述类文本中常见的论证方法l 600分基础考点&考法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类 型立论文驳论文结 构引论本论结论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归谬法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基本结构)(论证结构)p 高考真题解法实例课标全国201613,9分阅读下面的
2、文字,完成13题。【论点】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论据】事实论据、理论论据。【论证结构】总分式。【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考考例例真真题题文本文本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
3、“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
4、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第段:总说殷墟甲骨文的性质及其发现的意义。第句说明殷墟甲骨文的性质。中心论点第句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指出殷墟甲骨文的发现的意义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总领全文。第段:分说甲骨文的发现的意义之一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分论点第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分论点一。道理论证第句通过指出史记殷本纪尚书盘庚不足以证实商王朝存在的原因和征引胡适关于古史研究的主张,说明在殷墟甲骨文发现前,人们虽了解到中国历史上有个商王朝,却因缺少成于商代的史料而无法证实其存在。第句点明甲骨文的发现对商史的特殊作用。举例论证第句列举王
5、国维研究甲骨文的成果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殷王世系是基本可靠的,从而印证了“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这一分论点。第段:分说甲骨文的发现的意义之二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文脉梳理文脉梳理文脉梳理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
6、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
7、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分论点第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分论点二。因果论证以“因为”一词引出理由。第句阐述甲骨文的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思想上的转变。第句进一步论述甲骨文的发现在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的特殊意义。第段:分说甲骨文的发现的意义之三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分论点第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分论点三。第句交代促使近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的历史因素:一是“五四运动”促使中国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提倡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影响;二是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而这也是殷墟发掘的历史背景。第句说明两次对殷墟发掘的情况,突出了第二次发掘
8、目的的变化。第段:分说甲骨文的发现的意义之四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分论点第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分论点四。对比论证通过分析甲骨文发现前后中国文字学的研究情况,前后对比,凸显出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文字学的影响行文结构行文结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
9、开始进行。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答案】D【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于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首先紧扣选项中的关键词,锁定选项在原文中所在的信息区,注意有的会分散在不同的段落。A项,根据“占卜吉凶”“中国学术界”“深远的影响”锁定第段第句。B项,根据“有限的文献记载”“商王朝”锁定第段第句。C项,根据“缺少”“商代”“胡适”锁定第段第句。D项,根据“1917年”“王国维”锁定第段第句。其次,比对选项与原文的差别,甄别两者表述是否一致,选出正确答案。如本题的D项,“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错,原文只是说王国维写的殷卜
10、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中商王朝及其殷王世系的真实存在,而非证明了史记殷本纪中所有内容的真实性。选项扩大了表述范围。故选D。【应考思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
11、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答案】B【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对于考查理解句子含意的题目,首先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锁定选项在原文中所对应的重要句子。A项,根据“疑古思潮”“世本”锁定第段第句。B项,根据“古史辨派”锁定第段第句。C项,根据“二重证据法”锁定第段第句。D项,根据“汉字的早期形式”“小篆”锁定第段第句。其次,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比对分析选项所表述的意思与原文中句子原意是否吻合,选出正确答案。如本题的B项,根据原文可知,古史辨派批判的对象是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而非全部的旧史学。而且选项“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的表述,也
12、过于绝对。故选B。【应考思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答案】D【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对于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首先确定选
13、项观点所论述的对象。A项:尚书盘庚不足以证实商王朝存在的原因。B项:证实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存在所需的凭据。C项:第二次殷墟发掘目的发生改变的原因。D项: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文字学研究的意义。其次,依据论述对象锁定原文主要信息区。A项:第段第句。B项:第段,第段第句。C项:第段。D项:第段第句。再次,细读信息区及其上下文,理解作者观点,分析选项正误。A项,选项中的“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和原文“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的表述一致,选项中的“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与原文中胡适的主张相对应,该项无误。B项,由第段可知,甲骨文的发现使史记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而第段第句说
14、明证实古史还需“地下出土的新材料”,选项的说法正确。C项,根据第段“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学界的两大影响和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提倡可知,选项对殷墟发掘目的发生改变的原因的推论十分合理。D项,由第段第句可知,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自汉代以后就有所凭依,并非“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才有。故选D。【应考思路】综合考法1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步骤综合考法2 选项设错陷阱规律综合考法3 多重对比,识破选项设错陷阱700700分综合分综合 考法解析考法解析读阅读题干综合考法1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步骤找准确查找比仔细对照除排除干扰综合考法2选项设错陷阱规律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因果错误混淆是非以偏概全混淆时
15、间混淆条件偷换概念例例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课标全国20161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原文】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解析】早期小说和故事只在流传形式上存在简单差异,本质区别并不明显,选项错把形式差异当成了本质差异。张冠李戴例例主要指命题者
16、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分析,而选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天津20156A“自然世界”在没有人类介入之前由纯粹盲目的自然力量支配,当出现人类实践痕迹之后,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成为“人化的自然”。【原文】“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建构的整体,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
17、、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等。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其他那些社会事实或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解析】“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的是“社会世界”,不是“自然世界”。“自然世界”即使有人的因素介入也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无中生有例例这里指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文中并未涉及,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编造出某种说法。大纲20146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876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