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2022 年中 语文 模拟 试题 分类 汇编 文学 文本 阅读 专题
- 资源描述:
-
1、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022年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九年级下学期最后一模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材料一近期,某动画电影中“宽眼距、吊梢眼”的主角造型引发争议,与此相类似,某产品广告中的“眯眯眼”造型以及部分摄影作品中模特造型等,均被置于广泛讨论之中。一个文化群体的“美”到底由谁来定义?又应该如何定义?这些问题的出现,具有漫长的历史渊源,而对其进行厘清,则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很长时间以来,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处于强势一方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文化的定义与描绘从未曾停止。这种定义和描绘却常常带有误解甚至扭曲,是漠视这些国家的文化本体与历史遭遇的结果。以
2、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西方流行媒介将东方人物形象塑造成“吊梢眼”,这渐渐衍生为一种“丑化”的印象、一种固定的偏见。在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下,这种形象泛化为西方社会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的共同想象。在艺术、时尚、电影等领域的人物造型上,通过化妆、拉扯眼角等方式形成“吊梢眼”,似乎符合了西方刻板印象中的东方人形象。而对这一类造型的批评性看待,并非歧视现实中人们类似的样貌,而是对这背后不平等的文化格局与机制的揭示。中国形象、中国之美应该由谁来定义?它应该是怎样的?可以是怎样的?在当下世界文化传播格局下,尽快加强自身文化传播能力建设,不让中国形象全由西方想象、判断与决定,是破解这一问题的重要一环。而正确定
3、义我们自己、有效传播我们自己的前提,是真正认识我们自己。中国的文化从业者,应加深对自身群体文化的了解,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深刻理解我们的文化本源、文化本体、文化构成与文化发展脉络,真正拥有文化自觉意识,真切知晓我们美在何处、因何而美、为谁而美。无论永不消逝的电波高山下的花环等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各个阶段涌现出的那些彰显着人性光芒的优秀作品,还是近年典籍里的中国故事里的中国等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弘扬了一部部文化经典的电视节目,无不对中国文化中那些震撼人心的美进行了深刻挖掘,向世界呈现了一个有着历史厚重感、文化纵深感的中国形象。我们的审美观和美学理念来自文化的传承,五千年文明史给了我们
4、文化自信的基础。今天,在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我们更应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月4日文化自信才能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有删改)材料二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蕴含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高度。西方几百年来形成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核心价值观念,规定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我们的先人提出的以“仁、义、礼、
5、智、信”等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维护巩固传统社会发展的稳定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所要高扬的文化自信,核心是价值观自信,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文化自信关乎道路、理论、制度的前进方向和价值取向,关乎道路、理论、制度能否在人们的精神领域获得信念根基与牢固认同。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能够以无形的思想、特定的观念、丰富的形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总是植根
6、于民族生息繁衍和不断发展的历史之中,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实践的锤炼、长期的孕育,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淀的过程。文化自信一旦树立起来,其影响必然深厚而长远。(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31日,有删改)12下列对两则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选文用到了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观点。B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艺术、时尚、电影等领域的人物造型,通过化妆、拉扯眼角等方式形成“吊梢眼”,体现了国人对这种样貌的歧视。C在当下世界文化传播格局下,应尽快加强自身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正确定义我们自己、有效传播我们自己的前提,是真正认识我们自己。D材料二第段中加点的“很大程度上”,准确、严谨地介绍了核
7、心价值观的力量对文化的力量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13. 材料二从哪几个方面阐释了文化自信?(3分)1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中第一段的论证思路。(4分)12、B “体现了国人对这种样貌的歧视”错误。材料一第段原文“通过化妆、拉扯眼角等方式形成吊梢眼,似乎符合了西方刻板印象中的东方人形象。而对这一类造型的批评性看待,并非歧视现实中人们类似的样貌,而是对这背后不平等的文化格局与机制的揭示”,并非“体现了国人对这种样貌的歧视”;13、从三个方面阐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14、第段首先提出“中国形象、中国之美应该由谁来定义、应该怎样、可以怎样”的问题
8、,并做了解答应尽快加强自身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在真正认识我们自己的前提下正确定义、有效传播。然后,第段承前段提出:中国的文化从业者应深刻理解我们文化的本源、本体、构成与发展脉络,并举了一些彰显人性光芒的优秀作品的例子表现出中国文化震撼人心的美;最后,第段强调观点:要用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自信,传播真正的中国人文之美。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思路。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文段内容认真阅读,划分层次,简单概括层意,然后用“作者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的文字表达模式将层意整理。2022年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0分)材料一: 墨是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是文
9、房四宝之一,是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后亦包括朱墨和各种彩色墨。 墨的主要原料是煤烟、松烟、胶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质型态的存在。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汁,在水中以胶体的溶液存在。古墨主要派别分徽墨、川墨。墨的水分及胶的成分不同,会影响到墨的黏度。在不同场合使用的墨,其黏度有所不同。另外,初制成的墨的水分亦较多。另有存放时间较长的墨,其致密度较高,并经过长年累月的干燥,使墨色的立体感更高。种类包括朱墨和各种彩色墨,古代最早形态为墨锭,后逐渐演变为墨汁。中国墨历史悠久,绵延至今具有数千年的文化渊源。古人在选料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制墨范例。人们不但用墨,也开始了藏墨
10、,又因墨中添加药物,药墨遂成为居家必备的非处方药品之一。以质取胜的明墨,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样式精美,并著称于世。 墨的发展历程材料二:制墨是我国十分重要的传统工艺之一,在我国传承、发展以至体系完备而流传至今,至少已经两千多年,并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墨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演进、中国古代文明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人工制墨发展史中,松烟墨、油烟墨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两种墨品。松烟墨以松树烧取得烟灰制成,特点是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多以动物或植物油等取烟制成,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最常见的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材料三:随着科
11、学技术的进步,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传统制墨工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这本身就说明传统制墨工艺前景堪忧。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墨锭不愿意了解、不愿意学习的有很多,普遍嫌弃做墨又脏又累并且经济回报低,因此当前中国墨前景堪忧。关于传统墨锭与现代墨汁的对比调查报告表平时是否写书法写书法37.5%不写书法62.5%平时用什么写书法 用墨锭11.2% 用墨汁83.3% 都使用5.5%材料四:制墨工艺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元素,使墨从制作到鉴赏、从使用到收藏、从公益发展到诗赋描述等方面与中国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形成了体系完整的中国墨文化。 当赏墨、藏墨成为一项雅事后,文人与墨工
12、之间以墨会友、因墨相交也就十分自然了。不仅如此,墨文化的形成,有利于制墨工艺的传承,更是推动了制墨工艺的发展。对墨文化加以探讨和解读,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墨文化、喜爱墨文化,进而推动传统制墨工艺的保护、传承和进一步发展。12.请结合材料一的图表,简要阐述墨的发展历程。(3分)13.综合四则材料内容,简要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墨文化。(4分)12. (3分)早在新石器时代,墨就已经用于美术装饰;到春秋战国时期,墨开始用于文字书写;(1分)秦汉时期出现松烟墨,东汉出现墨模;魏晋南北朝时期,松烟墨成熟,南北朝时期,易墨出现;(1分)到宋代,创立了油烟墨;明中期以后,墨花样繁多,千姿百态;清代发明
13、了墨汁;近代,地球墨获得金奖。(解析:观察材料一中“墨的发展历程”图可知,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蓬勃发展,地球墨获得金奖。菱形边框中的文字为发展时期,长方形中的文字为各个时期中墨的发展情况。根据箭头的方向将二者对应,表达合理即可。)13. (4分)示例:中国墨历史悠久,绵延至今具有数千年的文化渊源,可以开展墨文化相关讲座,举办墨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更多人年轻人了解墨文化;赏墨、藏墨是一项雅事,可以组织墨工和文人举办墨文化主题雅集,深入交流,探讨墨文化,推动墨文化的传播及发展。(每点2分,意思表达合理即可)(解析:阅读材料三可知,现在墨文化存在的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墨锭不愿意了不愿
14、意学习的有很多,普遍嫌弃做墨又脏又累并且经济回报低”,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即可;材料四提出了传承墨文化的方法,“对墨文化加以探讨和解读,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墨文化、喜爱墨文化,进而推动传统制墨工艺的保护、传承和进一步发展”,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即可。)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材料一: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内,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此次太空授课历时50分钟。 由于神舟天宫组合体运行在距离地面大约340公里的高度,一个多小时就能绕地球一圈。从上
15、课开始到结束,这期间神舟天宫组合体已经围绕地球飞行了半圈多。 “天宫课堂”首秀的课程非常丰富,包括太空质量测量、太空单摆实验、太空陀螺实验、太空制作水膜实验、太空制作水球实验。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观看了央视的授课直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些实验有助于青少年在天地环境的差异中加深对质量、重量、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即将完成建设、在轨运营10年以上的中国空间站,必将构建起更加广阔的科学教育平台。今天,当普通民众相约拍摄于头顶夜空掠过的中国空间站,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把科学和空间探索相关职业作为人生理想,中国发展航天的意义早已超越航天工程本身。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3月28
16、日)材料二 :“天宫课堂”是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主办,中国科技馆及载人航天工程相关参研参试单位提供支持,共同打造的科普教育国家品牌,它的成功是各方携手努力取得的。“天宫课堂”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演进。人们发现,与第一次开课时相比,最近两次 “天宫课堂”直播的画面更加清晰、声音延迟明显减少。这得益于承担天地数据传输的中继通讯卫星即天链卫星的发展。天链卫星已经从数年前的第一代3颗卫星,发展到目前5颗卫星并成功发射了第二代01星。“天链”数据传输能力和稳定性大大增强,“天宫课堂”的呈现效果得到明显提升。(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3月2
17、8日,有删减)材料三:“天宫课堂”之所以备受欢迎,首先因为它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太空环境,更加直观、可信且有趣地向同学们讲解科学知识。从上节课中美丽的蓝色星球、炫酷的太空转身、翻腾的气泡现象,到这趟课上结晶的白色“冰球”、奇妙的水油相融、板间的液桥现象;一个个不同寻常的实验,让青少年不断地感知天地间的差异,三位太空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激发着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创造力。 好奇心如同通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兴趣往往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在这里上演的一堂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在他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养成兴趣的“树苗”,开阔他们对于
18、载人航天文化的知识面,引导他们拥有更广阔、更高远的理想。从这个角度说,“天宫课堂”的“高点”,很可能就是培养未来航天员和科学家的起点;“天宫课堂”不仅加深了青少年对航天事业重要性的认识,也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视。更值得点赞的是,展示太空知识的生动课堂,也是展示航天精神的绝佳平台。在一次次天地互动的同时,三位太空老师也把中国航天人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呈现在孩子们眼前。(选自北京晚报2022年3月24日)1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3年我国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上课的50分钟内,神舟天宫组合体已绕地球半圈多。B.最近两次“天宫课堂”的呈现
19、效果较第一次有明显提升,上课的内容也更受学生们的喜爱。C.天链卫星负责天地数据的传输,其数据传输能力和稳定性不断增强,目前已发展为5颗卫星。D.中国空间站不仅是国家太空实验室,还承担着构建起更加广阔的科学教育平台的责任。13.“天宫课堂”的成功得益于哪些因素?请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并简要概括。(3分)14.班级举办“逐梦航天”的主题班会,作为活动主持人,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为同学们介绍一下开展“天宫课堂”的意义。(100字左右)(4分)(二)12.(3分)B 【解析】A项可定位至材料一,由“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授课历时50分钟”“从上课开始到结束围绕地球飞行了半圈多”可知,选项说法正确;B
20、项可定位至材料二第二段,由材料内容可知,与第一次开课时相比,“天宫课堂”的呈现效果有明显提升,但并没有说“上课的内容也更受学生们的喜爱”,B项后半句无中生有,选项说法错误;C项可定位至材料二,由“天链卫星已经从数年前的数据传输能力和稳定性大大增强,”可知,选项说法正确;D项可定位至材料一和材料三,由材料三“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及材料一“ 即将完成建设、在轨运营科学教育平台”可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项。13.(3分)得天独厚的太空环境;载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对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视。(每点1分)【解析】由“天宫课堂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演进”可知,“天宫课堂”的成功得益于载人航
21、天技术的进步;由“天宫课堂之所以备受欢迎,首先因为它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太空环境”可知,“天宫课堂”的成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太空环境;由“也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视”可知,“天宫课堂”的成功得益于国家对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视。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4.(4分)示例:同学们,“天宫课堂”是由多个部门共同打造的科普教育国家品牌,它能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开阔我们对于载人航天文化的知识面,引导我们拥有更广阔、更高远的理想。同时,“天宫课堂”也向世界展示了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航天精神。【解析】题干要求介绍开展“天宫课堂”的意义,结合材料中的相关句子,如“更加直观、可信且有趣地向同学们讲解科学知
22、识”“开阔他们对于载人航天文化的知识面,引导他们拥有更广阔、更高远的理想”“展示太空知识的生动课堂的精神风貌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等,用简洁的语言合理表述即可。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材料一: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了解并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对文化生命力抱有坚定的信念,同时对待不同文化时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既不自卑,也不自大。在心理学中,“自信”是一个多维整合复杂的系统,包含自我认知与评价、情感体验等成分。因此,我们将文化自信划分为文化自知、文化自豪、坚定信念、文化传承、文化交流、文化发展、文化竞争等维度,并进行测量。
23、调查结果显示(如图): (选自中国公众的文化自信指数调查报告,有删改)材料二:从虎年春晚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再到北京冬奥闭幕式,中国元素一路火出圈。可以说,在这些万众瞩目的舞台上,中华传统文化都“活”起来了,击中了埋藏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的审美情感。事实上,传统文化元素“占领”舞台,并非是一时的“群情激昂”,而是源于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青睐。就社会氛围而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加上国家相关政策扶持,大家接触传统文化、系统认识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日益高涨的“国潮”“国风”热,奠定了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心理基础。从创作者素养来说,大批文艺创作者文化观趋于成熟,对传统
24、文化和时代文化理解较为充分,能借助恰当的、符合当代审美趋势的表达路径,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激发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科技成果的进步,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文化生产。现代科技手段及其催生的科技美学,有效助推了传统文化节目的跨艺术门类创新,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古与今、新与旧完美融合,蝶变升华,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传统文化的抢眼表现,背后是中国人文化心态的转变,折射出中国人面向世界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 (选自人民网2022年2月23日)材料三:说普通话四海同音,写规范字九州一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大国,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增进民族间、地区间交流,促进政治、经济
25、、教育、文化、信息化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规范汉字是天南海北传递信息的重要基础。进一步说,汉字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思想,规范使用汉字、领略汉字之美,既是维护文化根脉、培养文化认同的题中之义,也是展示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之举。 规范汉字使用,并不等于拒绝个性化的汉字书写。我们必须看到,从魏碑到唐楷,从二王到颜柳,先辈创造的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展现了汉字的多样风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学精神。但字体的推陈出新,不能自出机杼、另起炉灶,而要取法先人、博采众长,在符合汉字固有间架结构和中国美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突破。文化自信,要从文字自信做起。顺应时代浪潮,让富有时代感的汉字焕发光彩,让
26、卖丑搞怪的表达失去存身之所,需要有关部门、企业和从业者携手努力,推动承载中国智慧的方块汉字历久弥新、走向未来。(选自人民网2022年4月8日,有删改)12.下列对以上三则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自信不仅要求国家或民族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还要对不同的文化持包容态度。B.由中国公众的文化自信调查结果可知,文化自豪和文化传承两个维度得分最高。C.传统文化元素“占领”舞台,一路火出圈,折射出中国人面向世界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D.文字自信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让富有时代感的汉字焕发光彩。13.中国民众的文化自信日益提高的原因是什么?请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
27、分析。(3分)14.受自媒体的影响,小光书写时刻意模仿“江湖体”,这种字体打破了汉字的原有间架结构,甚至增减笔画,小光却认为这样很酷,很有个性。作为同桌,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劝告小光规范书写汉字。(150字左右)(4分)12.(3分)B 【解析】A项可定位至材料一,由“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既不自卑,也不自大”可知,选项说法正确;B项由材料一图表可知,得分最高的是“对自身优秀文化传统保持尊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的发展前景有坚定的信念”,它们分别属于“文化自豪”“坚定信念”维度,选项中“文化传承”说法错误;C项可定位至材料二,由“从虎年春晚到北京一路火出圈”“传统文化的抢眼表现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
28、”可知,选项说法正确;D项可定位至材料三,由材料三最后一段内容可知,选项说法正确。13.(3分)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扶持,科技成果的进步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文化生产;社会层面:全社会对传统文化日益青睐,“国潮”“国风”热日益高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个人层面:大批文艺创作者文化观趋于成熟,能对传统文化进行恰当的、符合当代审美趋势的再创作。(每点1分)【解析】题干要求考生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中国民众的文化自信日益提高的原因。根据题干可定位至材料二,材料二第24段分别从“社会氛围”“创作者素养”“科技成果的进步”三个方面阐述了原因,将其与三个层面一一对应,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作答时注意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