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必修5课件:1-单元核心素养讲座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必修5课件:1-单元核心素养讲座 2019 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必修 课件 单元 核心 素养 讲座
- 资源描述:
-
1、单元核心素养讲座第一单元单元课文精彩提炼一、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技巧 品味角度: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得出结论,表明作者的观点。教材回扣: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这篇调查报告,数据和文字的表述达到了有机的统一。文中各段都有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不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分析大量的数据后得出来的。如第二部分“勤俭节约尚未过时”。先点出调查结果,提供数据:在今天这个重视消费的时代,勤俭节约作为一种精神仍然得到88.2%的青少年的肯定:其中有56.9%的人认为,在全社会提倡勤俭节约“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31.3%的人认为社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
2、节约;只有6.9%的人认为勤俭节约“现在已经过时”。然后得出结论:结论1:对勤俭节约精神的充分肯定,表明以往社会主导文化强调的这一观念仍然得到当今青少年的认可。作为一种具有道德规范作用的价值观念,勤俭节约并不受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直接影响而随即发生改变。结论2:进一步比较发现,初中生对勤俭节约表现出了最高的认同度,认为勤俭节约“永远不会过时”的比例最高(66.2%),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相应比例均高出12个百分点。结论2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再结论,是以年龄段的回答比例结论的,调查的结果是很有意味的。再如第三部分“青少年享受意识正在增强”这个部分,先点出调查内容,提供数据:“对于要体现人生的价
3、值,就应该努力追求眼前最大程度的享受这一观点。”后展示调查结果:“表示赞同的青少年占17.9%;不赞同的占55.4%;还有24.0%的人持中性的一般态度。独生子女和初中生都表现出更多地注重享受的倾向。”最后得出结论:“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并没有对过分强调享乐的观点给予认同,但是持中性态度的人占到一定比例,说明在一些青少年心中对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两可倾向。”二、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教材回扣
4、: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这篇调查报告表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追求生活质量。全文通过调查当前大多数青少年的消费观念,利用大量的数据,表明“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居首位,同时强调生活质量、重视享受的倾向也在日益呈现,而且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优越一些。他们的父母在消费观念上比较开放、相对超前,这对于他们的子女有直接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负担较轻,消费较高,后顾之忧少,消费水平也相对高一些。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的序言部分就是调查的结论,这样就把有关调查的背景资料放在序言部分之后,分成四个小论点,每个小论点又各自独立,有调查结果,有调
5、查分析,也有调查结论,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大结论。最后结尾部分,又对序言部分进一步深化、照应,并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点明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如本文的结尾:总之,就当前青少年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而言,讲求实际、追求实惠是主要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他们自身基本上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诸如勤俭节约这一类曾经被长期弘扬的思想观念对他们仍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和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更高阶段相应的强调生活质量和重视充分享受的观念,在青少年身上正越来越突出地呈现。这样先谈分析的结果,即定性,而后查找原因,即做因果分析。这样的一次大型的调查结果再一次呈现于读者面前,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虽然向小康
6、生活迈进的期待在序言部分就交代了调查的结论,但是作者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没有明确说明。分析全文的调查数据和逻辑推理,不难发现,本文作者反对中学生盲目消费,认为中学生应树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高考核心素养落实示范【典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武汉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记者李昌建 徐伯行“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
7、千三千是大户。”某高校网站上的顺口溜,反映出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小李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亏待自己,花钱比较大手大脚。他简单向记者介绍了一下他的日常开销一天饮食4060元,平日衣服给洗衣店1020元/周;平日杂七杂八的120元/月,在外上网一个月也要几百块。每个星期还要留200元机动资金出去玩。记者简单算了一下,小李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1850元。而同样是大二学生的小张,却表示自己一个月家里补贴300元就够了,运气好的时候甚至不需要伸手向家里要钱。“一个月大概需要800元,但自己在一些网站进行文字工作赚钱,一个月少说也有500元的收入,所以家里的负担还是比较小的。”
8、更多的学生,则介于小李和小张之间。记者对采访到的60余位大学生的月消费数据进行平均,980元是个中间数。每月生活费给多少,才能让孩子既够用又不浪费?对于大学生的家长们来说确实是个问题。陕西省宝鸡市的李女士,为奖励儿子考上了武汉大学,拿出多年的积蓄,给儿子买了手机、笔记本电脑,儿子也非常开心。很快,李女士又纠结起来因为儿子的生活费。她原本计划一月给儿子800元的生活费,但儿子说不够,要求再添200元。李女士说,老公下岗,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自己的工资,一个月拿出1 000元,负担太重了。她也害怕儿子手头钱多了,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但不给吧,又怕钱不够花,委屈了儿子。而家庭条件稍好一点的戴先生,对于儿子
9、每月2 400元的生活费,倒不是很介意。他儿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开销是有点大,但是他从来没有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过,也不懂得节约和计划用钱,慢慢就好了,不能让他受苦啊。”而湖南长沙的李先生表示,孩子大了,消费要有“计划”。他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李先生说,上学之前,已经带女儿来武汉“实地考察”了一番,最后按女儿报的数给生活费。当记者询问女儿究竟报了多少时,李先生笑着说:“女儿报了个一千,我蛮开心的,还比较合理。”不过随后李先生也补充了一下,如果女儿不够用,找家里要,当然也会给,天下哪有不心疼儿女的父母呢?对于学生每月的花费,老师们是如何看待的?记者带着问卷调查报告,采访了一些高校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