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课件:第三部分 常考主题分类演练 第六类美德佳行(共63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课件:第三部分 常考主题分类演练 第六类美德佳行共63张PPT 2019 年中 语文 复习 课外 文言文 全解全练 课件 第三 部分 主题 分类 演练 第六
- 资源描述:
-
1、第三部分常考主题分类演练第六类美德佳行分类演练分类演练(一)汪汝达损俸守穷(明)郑 瑄国朝汪汝达令黄岩,损俸筑城,寇至而民不惊。历官二十余年,清操皎然。去浙之日,属吏致罚锾,曰:“此例所应得。”汝达惊曰:“居官自常俸之外,尚有应得者耶?”竟不受。家甚贫至无以供朝夕举栖身数椽鬻之。黄岩士民知其贫,醵八十金闻于官,邮致之,适遇病卒,遂以为殓。(选自昨非庵日纂)分类演练分类演练【注释】罚锾(hun):罚金。椽(chun):支架屋顶的木条,此指房屋。鬻(y):卖。醵(j):凑钱,集资。分类演练分类演练BB(敌人)(A.减少/除去;C.报告/使听到;D.恰巧/归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
2、一项是()A.损俸筑城/斟酌损益B.寇至而民不惊/穷寇勿追C.醵八十金闻于官/闻寡人之耳者D.适遇病卒/无所适从分类演练分类演练2.对画横线句子“居官自常俸之外,尚有应得者耶”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做官除了日常的奉承之外,还有应得的钱财吗?B.做官除了日常的俸禄之外,还有应得的钱财吗?C.做官除了日常的俸禄之外,应该还有应得的钱财吧!D.做官除了日常的俸禄之外,还有应得的其他东西吗?B分类演练分类演练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家 甚 贫 至 无 以 供 朝 夕 举 栖 身 数椽 鬻 之。/分类演练分类演练4.文章写汪汝达告老还乡后卖屋度日以及士民集
3、资邮寄给他有何用意?突出他的清正廉洁以及人们对他的尊敬和拥戴。分类演练分类演练5.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汪汝达是个怎样的官吏?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为民着想的父母官。分类演练分类演练【参考译文】明朝的汪汝达在黄岩做县令,减少自己的俸禄,把钱用来修筑城墙。因此,敌人来了百姓也不慌乱。他做了二十几年官,清正廉洁。汪汝达离开黄岩的时候,手下的官吏送来平日收缴的罚金,说道:“这照例是应该归你的。”汪汝达吃惊地说:“做官除了日常的俸禄之外,还有应得的钱财吗?”最后拒不接受。汪汝达家很穷,以至于连饭都吃不上,他只好把住的几间房子卖了维持生计。分类演练分类演练黄岩县的百姓知道他穷,凑集了八十两银子报告给官府,然后
4、邮寄给他,恰好遇上他病死了,于是把这笔钱作为他的殓葬费。分类演练分类演练(二)崔枢助人却异宝崔枢应进士,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其人得疾,既笃,谓崔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脱殁,君能终始之否?”崔许之。曰:“某有一珠价万缗得之能蹈火赴水实至宝也。敢以奉君。”崔受之,曰:“吾一进士,巡州邑以自给,奈何忽蓄异宝?”伺无人,置于柩中,瘗于阡陌。分类演练分类演练后一年,崔游丐亳州,闻番人有自南来寻故夫,并勘珠所在,陈于公府,且言珠必崔秀才所有也。乃于亳来追捕,崔曰:“倘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遂剖棺得其珠。(选自唐语林德行)【注释】崔枢:唐顺宗时曾任中书舍人,充东官(
5、皇太子李纯)侍读、秘书监,以品学兼优著称。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此处可译成“我”。番人:古时对我国西部及西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脱:倘使,如果。分类演练分类演练BB(接受)(A.答应/左右;C.便/竟然;D.得到/难道)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崔许之/一百许里B.崔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C.乃于亳来追捕/乃不知有汉D.遂剖棺得其珠/得无异乎分类演练分类演练2.对画横线句子“倘窀穸不为盗所发,珠必无他”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倘若商人的坟墓不被盗贼发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在他人之手。B.倘若商人的坟墓不被盗贼发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在别处。C.倘若商人的金库不被
6、盗贼发现,珍珠一定不会落在别处。D.倘若他们的坟墓不被盗贼发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在别处。B分类演练分类演练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某 有 一 珠 价 万 缗 得 之 能 蹈 火 赴水 实 至 宝 也。/分类演练分类演练4.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崔枢是个怎样的人?乐于助人,不贪财宝,正直清廉的人。分类演练分类演练5.文中插入崔枢“游丐亳州”的生活境遇有何作用?更能突出崔枢纯正清廉的节操。分类演练分类演练【参考译文】崔枢应进士科考试,旅居汴州半年,和一个海外商人住在一起。那个商人得了病,病势已经很重了,便对崔枢说:“承蒙您照顾我,并不因为我是外族人而看不
7、起我。如今我的病势不会好转了,我们番人看重土葬,假使我死了,您能够用开始对我那样的笃诚来料理我的后事吗?”崔枢答应了他。那商人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贯,得到它能够蹈火赴水而不受伤害,这可是珍宝中最好的珍宝。现在我冒昧地将它奉献给您。”分类演练分类演练崔枢接受了这颗宝珠,说:“我作为一个进士,往来于各州县以此供给自己,为什么忽然收藏起异宝来了?”探查到没有人看见,就把它放在灵柩里边,而后一并埋在田野路边。过后一年,崔枢游历乞讨到亳州,听说有一个番人从南方来寻找死去了的丈夫,一并探查宝珠的下落,禀陈到了公府,并且说宝珠必定是崔秀才所占有。公府便差人到亳州来追捕崔枢。崔枢说:“倘若商人的坟墓不被
8、盗贼发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在别处。”于是破开棺材得到那颗宝珠。分类演练分类演练(三)乐羊啜子羹魏将乐羊攻中山其子执在城中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乐羊曰:“君臣之义,不得以子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鼎羹与其首。乐羊循而泣之曰:“是吾子已。”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归报中山曰:“是伏约死节者也。不可忍也。”遂降之。(选自淮南子人间)分类演练分类演练【注释】乐羊:魏将。安乐氏之庶子。中山:战国时小国名。县:通“悬”。遗(wi):送给。鼎:三足锅。羹(gng):汤。循:抚摸。已:语末助词,表示断定语气。忍:强行改变意志。分类演练分类演练BB(道义)(A.被捕/拿;C.判断词“是”/这;D.投降/降
9、低)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执在城中/执策而临之B.君臣之义/引喻失义C.是吾子已/非独贤者有是心也D.遂降之/未尝稍降辞色分类演练分类演练2.文中画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魏 将 乐 羊 攻 中 山 其 子 执 在 城 中城 中 县 其 子 以 示 乐 羊。/分类演练分类演练3.不少人读了这段文字都认为乐羊只有“君臣之义”,而没有父子之情,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不同意。乐羊重君臣之义,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但他也不是没有父子之情。儿子被煮成汤后,他抚摸着儿子的头含泪喝了三杯,就足以说明这点。分类演练分类演练4.从这段故事,我们
10、可以看出乐羊是个怎样的人?是一个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持法度,坚守臣节,大义灭亲的英雄好汉。分类演练分类演练【参考译文】魏国的将领乐羊进攻中山。(当时)他的儿子被拘留在城里,城里就悬起他的儿子向乐羊示意(表示再攻就处死他的儿子),乐羊说:“君臣的大义,不能因为儿子的安危而徇私情。”(所以)进攻更为激烈。因此中山就烹了他的儿子,把鼎里的羹汤和人头给乐羊送去。乐羊抚摸着(儿子的头)并且流泪说:“这的确是我的儿子啊。”于是当着使者的面,跪着喝了三杯。使者回去报告中山(王)说:“乐羊是个坚守法度,宁死也不改变臣节的人哪!不能够使他变节啊!”于是中山就投降了。分类演练分类演练(四)腹黄享杀子墨者有钜
11、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分类演练分类演练【注释】墨者:墨家学派的人,即墨翟(d)的门徒。钜:通“巨”。钜子,指有成就的大人物(一说指墨家的首领)。腹黄享:姓腹名辩。寡人:古代君王的谦称。以此:在这件事上。以,同“于”。分类演练分类演练CC(偏爱)(A.居住/处在;B.答应/大约;D.忍痛/坚韧
1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居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不许惠王/潭中鱼可百许头C.人之所私也/宫妇左右莫不私王D.忍所私以行大义/所以动心忍性分类演练分类演练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子 人 之 所 私 也 忍 所 私 以 行 大 义钜 子 可 谓 公 矣。/分类演练分类演练3.对画横线句子“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杀人的要处死,伤人的要受刑。”这是禁止人们杀伤他人的原因。B.“杀人的要偿命,伤人的要受刑。”这是用来禁止人们杀伤他人的。C.“杀人的要偿命,伤人的要受刑。”这是禁止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137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