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课件37张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拿来主义 12 课件 37 2021 2022 学年 高中语文 统编 必修 上册 第六 单元
- 资源描述:
-
1、拿来主义拿来主义鲁迅鲁迅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领会中心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导入一、导入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二、作家作品二、作家作品杂文集:华盖 集、坟、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三、
2、关于杂文三、关于杂文杂文的特点z迅速及时z生动形象z寓理深刻z篇幅短小z写法灵活z诙谐幽默四、且介亭杂文缘起四、且介亭杂文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zz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zz 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zz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
3、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zz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六、朗读课文,理清层次六、朗读课文,理清层次zz 课文的第5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zz 第5段是过渡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zz 简要说说:前面4段讲的
4、什么问题?后面5段讲的什么问题?zz 前面4段,揭示什么是“送去主义”及实行“送去主义”的危险性;后面5段,论证什么是“拿来主义”及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思考思考z 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z研习第一部分:
5、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的表现力。七、课文研习七、课文研习思考zz 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zz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zz 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思考: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221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