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卷(一)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卷一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022 年级 语文 学期 期末 综合 检测 习题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期末综合检测卷(一)一、积累运用(26分)u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执着(zhu)吞噬(sh)拯救(zhng)鲜为人知(xin)B.累赘(zhu)忏悔(chn)猥琐(wi)悲天悯人(mng)C.譬如(p)恍然(hung)服侍(s)毛骨悚然(sh)D.拖沓(t)迸溅(bng)幼稚(zh)仙露琼浆(qing)解析:A.鲜(xin);B.猥(wi),悯(mn);C.侍(sh),悚(sng)。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慷慨淋漓 不欺而至 忧心忡忡 气冲斗牛B.轰轰烈烈 以身作则姗姗来迟天崖海角C.心有灵犀 千钧重负惊心动魄锋芒必露D.耐人寻味
2、扑朔迷离语无伦次大庭广众解析:A.欺(期);B.崖(涯);C.必(毕)。D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她在家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扭了脚,真是祸不单行。B.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C.闻一多和邓稼先两位先生的美名早已家喻户晓。D.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之乐。解析:A.“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此处并没有接连发生不幸的事。B.“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句中的“笑起来”重复。C.“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使用正确。D.“津津乐道”指形容对某件事情很感兴趣,乐于谈论。与后面“谈论”意思
3、重复。C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使我明白了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科学家不慕名利、一心治学的精神。C.正确的环保理念,是低碳生活能实现的关键。D.隆重上映的这部动漫电影,为无数小朋友带来了欢乐。解析:A.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B.词序不当,“发扬”和“继承”调换位置;D.词序不当,“隆重上映的这部动漫电影”改为“这部隆重上映的动漫电影”。C5.下列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他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C.伟大的悲剧
4、的作者是德国作家茨威格。D.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解析:C.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C6.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商女不知亡国恨,_。(杜牧泊秦淮)(2)_,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3)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4)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5)杨花榆荚无才思,_。(韩愈晚春)隔江犹唱后庭花宣室求贤访逐臣万里赴戎机无案牍之劳形惟解漫天作雪飞7.名著阅读。(5分)(1)上面的连环画讲述的是鹦鹉螺号潜艇在前往南极路上的一次遇险经历。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当破冰遇到困难时,尼摩船长想到的解决办法是_。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尼摩
5、船长挽救鹦鹉螺号或他人生命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在遇到_的险情时,尼摩船长_,化险为夷。(3分)u_(2)根据前8幅画的内容,为第9幅画补写一句话。(2分)拧开船上热水管的龙头,用沸水向四面喷射,延缓了冰的冻结鲨鱼冲向阿龙纳斯教授将教授一把摁倒在地上,躲过鲨鱼示例:当空气涌入舱内时,大家得救了。8.综合性学习。(6分)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某班开展了“中学生饮食与健康”调研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活动。(1)请你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说说关注中学生饮食健康的必要性。材料一:调查显示,95%的学生喜欢吃肉类、膨化食品,88%的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吃“洋快餐”,43.6%的学生每月都吃“洋快餐”,
6、73.6%的学生选择放学后在路边摊买羊肉串、麻辣烫等食品。材料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影响健康的垃圾食品有: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是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这些垃圾食品仅提供一些热量,而不提供丰富的营养,长期食用会影响健康。u_绝大多数学生在饮食结构上存在误区,这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2)在“快餐的利与弊”讨论中,甲乙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请你针对甲方的观点,为乙方进行佐证。(3分)甲方:我方的观点是“快餐利大于弊”。快餐在中国十分流行,它不仅方便携带,而且节省大量的时间,它是现代快节奏社会的最佳反
7、映。同时,快餐口味多样,吃起来更为可口。乙方:我方的观点是“快餐弊大于利”。_示例:快餐都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长期食用,人体可能轻易地吸取超过每日所需的能量。同时,快餐注重肉类、糖类及油脂类供应,缺乏蔬菜、水果、纤维素,营养搭配不均衡。二、阅读感悟(44分)(一)古诗阅读(4分)u望 岳u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从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8、的特点。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解析:A.“自近而远”应是“自远而近”。A10.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字的妙处。(2分)u_“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用词精准,言简意赅。(二)文言文阅读(10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9、,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u(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
10、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u(选自司马迁史记)u【注释】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难:驳倒。易置:撤换。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竟不可得(竟然)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C.佯败走(假装)D.而绝其粮道(截断)解析:A.竟,终了,最后。A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山门圮于河(介词,在)B.如其言(代词,他,他的)C
11、.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D.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解析:C.“以”承接前面赵括谈论兵法的事情,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认为全天下没人能比得上他”,所以“以”是“以为,认为”的意思。C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u _(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u_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1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
1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解析:B.对寺僧和讲学家观点的陈述正好相反。B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