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 阶段综合测试卷(一)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九年级语文下册 阶段综合测试卷一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022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阶段 综合测试 习题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阶段综合测试卷(一)(第一、三单元)一、积累与运用(27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8分)_。_。_,_。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随着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造成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笔画(),潇洒流利,直观呈现了行书独特的字体风貌,展示出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其文本内容()儒、道两家思想,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聚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对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字体、技法和文本内容()结合,深刻体现出书者对所处时代文化精神的精准把握。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沉淀(din)璀璨(cu)绝伦
2、(ln)纤细(xin)B.沉淀(din)璀璨(cn)绝伦(ln)纤细(xin)C.沉淀(din)璀璨(cu)绝伦(ln)纤细(qin)D.沉淀(dn)璀璨(cn)绝伦(ln)纤细(qin)B2.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填入文段开头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书法文本是书家精神品格和情感表达最直接的载体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受到历代书家的高度重视作为书法,其内容就是书法文本A.B.C.D.C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经过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造成的。B.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
3、法经典,随着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C.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随着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造成的。D.那些历代沉淀下来的书法经典,经过历史的冲刷洗礼,更加璀璨耀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书法文本堪称绝伦。D4.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沉厚雄健 巧夺天工 融和 完美B.纤细轻盈 出神入化 融汇 完满C.浑厚雄健 巧夺天工 融和 完满D.纤细轻盈 出神入化 融汇 完美D5.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晓雾将歇,_”赋予了山林无限生机;“万籁此都寂,_”营造了禅院清幽的
4、氛围;陆游笔下的“_,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热闹淳朴的乡俗;醉翁亭记中“觥筹交错,_,众宾欢也”再现了和乐融洽的场景;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笛声寄托了将士的思乡之情:_,_;苏轼定风波中的风雨声表现了诗人面对风雨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_,_。但余钟磬音箫鼓追随春社近起坐而喧哗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猿鸟乱鸣6.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
5、。u(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u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A.王冕B.牛浦郎_u_示例一:我选A。王冕是辞却功名富贵而成中流砥柱者。他蔑视权贵,以卖画为生,为了不与危素等权贵结交,多次推辞见面,甚至远走他乡;他有远见,向朱元璋献策,让其以仁义服人,平定天下;他不慕名利,朱元璋征召他做官,他为躲避入仕归隐会稽山。可见他是一个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示例二:我选B。牛浦郎是“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他偷了牛布衣的诗稿,盗用了牛布衣的名号,一心想通过结交权贵改变自己的命运。为结交董瑛,责怪卜家弟兄;为巴结牛玉圃,甘愿做牛玉圃的孙子,媚态毕现
6、。可见牛浦郎是一个追名逐利、自甘下流的小人。7.综合性学习。(7分)(1)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德华中学租用了新世纪大剧院举行庆祝活动,学生会派王宇轩带着现金2 800元去交租金。剧院会计张红要写一张收据,请你拟写正文部分。(2分)收 据_收款单位:新世纪大剧院收款人:张红2019年9月10日今收到德华中学王宇轩租金现款:人民币贰仟捌佰元整。(2)中国经济一日千里,道路交通发展迅猛。学校拟举行一次中国桥梁图片展,需要挑选一批讲解员。根据示例,续写几句话。要求:语言生动形象,有幽默感,35字以内。(3分)例:重庆市黄桷湾立交桥,是我国目前最复杂、功能最强大的一座枢纽型立交桥。走错一步,就是重庆一日
7、游;走神一秒,午餐就变成宵夜。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u_千万不要相信中国人说不行不行,其实我们只打破了几个吉尼斯纪录而已。(3)概括图中主要信息。(50字以内)(2分)u_u_中国春节档电影观影人次和票房,2018年较前两年有大幅提升,2019年观影人次稍有减少,而票房略有增加。二、阅读理解(43分)(一)古诗词赏析。(5分)u苏幕遮怀旧u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
8、愁肠,化作相思泪。u【注释】苏幕遮:词牌名。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碧云天”一句,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天空湛蓝、黄叶满地的秋景图。B.“山映斜阳”一句由山映斜阳、水天相接、芳草萋萋,到“斜阳外”,由近及远,联想丰富。C.“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是说毫无例外,作者夜夜都有好梦相伴。D.词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绮丽之景、阔远之境与深挚之情水乳交融。C9.结合词句,说说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u_u_u_从“斜阳外”“乡魂”“明月”“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对旅途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围绕思乡,意近即可)(二)文言文阅
9、读。(14分)【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u(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
10、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u(节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u【注释】稼穑(s):泛指农业劳动。训:教诲,教
11、导。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无冻馁之患矣()(2)假诸人而后见也()(3)余朝京师()(4)是甚可怪()饥饿借朝见这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皆集于此 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B.不必若余之手录 吾妻之美我者C.与之论辨 蹴尔而与之D.言和而色夷 人不知而不愠B12.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2分)A.莲,花之君子者也B.帝感其诚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撰长书以为贽。u _(2)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u _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为什么带去的
12、那么多钱都花完了?14.【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2分)u_u_【甲】文: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乙文参考译文】你从离开国家到现在,不过四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这让人觉得很奇怪!你这次出国,目的是求学。求学应当以刻苦为先,不必去在乎交友应酬的事。你带去的千金,也是足够用一年多的,为什么四个月不到就花完了呢?你如果花在了应该用的地方,即使一天百金,按财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不过你不应该是像这样的。何况这样的浪费,一定不是花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