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16:选择性必修中册第9课第10课-2024年高考语文课内古诗文重点提要(统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提要 16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10 2024 年高 语文课 古诗文 重点 统编
- 资源描述:
-
1、提要16:选择性必修中册第9课第10课屈原列传苏武传一、屈原列传一、翻译句子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4.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5.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6.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8.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9、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0、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1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答案】1
2、、在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用来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2.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3.诚实不欺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4.推赞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5.他思念国君、振兴楚国而想要回归楚国富强局面,在离骚这篇诗歌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6.他最终从这些事情看出怀王始终没有醒悟了7.做君王的无论愚昧的、聪明的、贤良的,不贤良的,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良的人辅佐自己;8.这是因为所说的忠臣不忠,所说的贤人不贤。9.(结果),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已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10.(我)宁愿跳入水中,
3、葬身鱼腹,又怎能用高尚纯结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尘垢呢?”11.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二。基础知识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例句本字及意义犹离忧也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平既绌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答案:“离”同“罹”,遭受“指”同“旨”,意图、宗旨“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详”同“佯”,假装“质”同“贽”,见面礼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例句古义今义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今年的下一年颜色憔悴色彩形容枯槁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答案:第二年脸色外貌,模样委婉得体3解释下列句子
4、中加点词的含义。词语例句意义或用法(1)称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幸蒙大恩,赐号称王(苏武传) (2)疏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张衡传)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禹疏九河(孟子滕文公上)答案:(1)动词,称述、称说、说动词,称赞、赞扬动词,声称动词,称作、号称(2)动词,远离名词,奏章动词,撰写形容词,稀疏动词,疏通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明道德之广崇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短屈原于顷襄王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5、蝉蜕于浊秽惠王患之答案:动词作名词,听觉、听力形容词作动词,阐明名词作动词,效法、继承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形容词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形容词作名词,忠臣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作名词,污秽的境地意动用法,以为患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指出标志词。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离骚”者,犹离忧也秦,虎狼之国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为天下笑方正之不容也不凝滞于物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被发行吟泽畔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答案:判断句标志词:者也判断句无标志词被动句标志词:见、被被动句标志词:为被动句无标志词(
6、语意被动,“容”译为“为所容”)被动句标志词:于宾语前置句标志词:自(两个,均为宾语)、为(动词)、佐(动词)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状语后置句无标志词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二、苏武传一、翻译句子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4.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5.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6.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7.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7、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8.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答案】1.汉武帝很赞赏他的信义,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又趁机送给单于很多财物,以答谢他的好意。(以:以身份。使:使之。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留在汉之匈奴使。因:趁机。赂:赠送礼物。)2.苏武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必然会牵涉到我,被凌辱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及:牵涉。见犯:被凌辱。重:更加。)3.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都让他们投降。(即:假使。何以:用什么。加:更重。降:使投降。
8、)4.苏武的伤势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判定虞常,想趁着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5.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你身为汉朝臣子,不顾朝廷恩惠和信义,背叛主上,背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我为什么还要与你相见呢?(为:是。畔:背叛。蛮夷:边远民族。何以汝见为:以何见汝为。)6.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您终究回不了汉朝,白白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所守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空自:白白地。苦:受苦。亡:无。安所:哪里。见:表现。)7.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517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