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一语文教案:2.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苏教版必修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资源描述:
-
1、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案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2、学生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方式:文本研习 课时:1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一个文本中我们形象地感触了一个为保家卫国而战的战士在二战中饱受战争创伤的痛苦经历,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小说,它讲述了的是敌对阵营中的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的小伤兵的悲惨遭遇战争不仅有害于人民,同样,也有害于战争发动者及其追随者 文本研习: 1、弄清故事的基本要素 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
2、,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情节:一个原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 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2、按小说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从开头到“我吸了一口,说了声谢谢!”)开端:写“我”负伤到了伤兵医院后,被抬进美术教室。 (2)(“这一切不是证据”到“烟草的气味”)发展:写“我”怀疑伤兵医院是三个月前自己就读的学校改建的。 (3)(“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到结尾)高潮、结局:“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 3、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
3、么作用? “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给人造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强烈的震撼,作品的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 4、找出有关学校环境布置的描写,说明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学校环境描写见教材P5657 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