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 吉安市 第一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期末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吉安一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先秦诸子的共生观念,始终在群体共生的维度中思考人类的各种问题。整体性体现在中国思想从来没有脱离整体来思考个体,个体永远是整体之中的个体,整体与个体是一种共生关系。支配服从的秩序结构之存在合理性,在于维护群体整体利益以及个体利益的和谐。在此视野之中,个体与群体或个体与国家,不再是一种西方式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在先秦诸子的共生观念中,统治者负有利民富民的义务。唯有利民富民,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统治才真正具有正当性。这是共生智慧最为核
2、心的地方。“以政裕民”,出自荀子富国,强调统治者的责任和义务,执政者必须为天下百姓营造一个可以获得安居乐业生活的社会环境。所以荀子君道说:“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如果执政者不能给百姓带去好处,百姓如何认同和拥护执政者的统治?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颠扑不破的政治道理。先秦诸子其实都强调执政者必须给老百姓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作为“天下人”中的具体一员,其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能否得到落实,其所处的政治环境是否公平、稳定与和谐,最为关键。先秦诸子普遍相信精英政治或贤能政治,并不相信单个个体具有参与政治治理的眼光和能力,但是强调执政者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倾听并切实
3、重视天下百姓的声音和诉求。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认为,百姓认可和拥护统治者的背后有一个“先予后取”的政治道理。先给予才能获得拥护和支持。人类情感世界中蕴含着一种心理对应机制:人们对于给自己“爱”与“利”的人,通常都会感恩并予以回报,以对等的方式来回应对方。墨子兼爱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礼记曲礼上也阐述了“贵德”与“施报”两种德性:“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太上贵德,不求回报,相当于“圣”之无条件奉献;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则是一种相互性的人类情感。孟子离
4、娄下也表达了类似相互性的转换机制:“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类皆有追求安全、物质利益及更好生活的自然心理,若统治者能有效满足百姓过美好生活的愿望,百姓就会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拥护统治者。支配与服从的和谐秩序就此达成,整个社会就会呈现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强调取予之道应该适度。统治者如果违背了“先予后取”,超出了取的限度,就会激发出一种洪荒之力。老子警告统治者,不要影响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不要压榨百姓。激发了百姓的群体反抗力量,只能说明统治者采取了愚蠢的高压政治及贪得无厌的剥削策略。这也是孟子荀子提倡“汤武革命”之缘由。聪明的统治者都会尽量给老百姓带
5、去利益,带去好处,尽量不去触碰天下人的洪荒之力。唯其如此,才最符合统治阶级的长久利益。(节选自宋洪兵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材料二:文明城市创建,最重要的是为市民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间。“童乐fun”儿童托育空间、老年日照中心关爱空间、“邻里会客厅”共享生活空间四川省成都市东三环路R29C社区商业中心,除具备一般社区空间应有的功能外,还设置24小时自助办证中心、24小时健身空间等全时服务功能。“家门口就是政务服务中心,非常方便!”家住附近小区的杨女士不到15分钟就办理好了社保业务。“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关乎民生,连接民心。15分钟步行生活圈不仅节约了生活成本,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市民生活品质。”她说。
6、生活处处有文明。各地不断创新治理方式,下“绣花功夫”解决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为老百姓绣出了一幅实实在在的美好生活图景。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探索在各社区、小区全面设立“红管家”,“红管家”队伍由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社区工作者、物业公司、共驻共建单位、小区在职党员等力量组成,是党组织领导下多元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每天都能看到红管家的身影,他们一旦发现私搭乱建、邻里矛盾等问题,会第一时间协调处理。”荷塘社区居民张玲英说。满城“红管家”,服务“百事通”。如今的安源,一出门就能瞧见“红管家”,一有困难就找“红管家”,百姓安全感、幸福感满满。(节选自张文骁、龚亮以人为本惠民 持之以恒实践)1下列对材
7、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思想中,整体和个体之间乃是共生关系,两者的联系极为密切;但整体为主,个体为次,个体尤其不能离开整体。B共生智慧中“先予后取”的政治道理,是英明的统治者都应遵照去做的,那些只取不予的统治者,极容易引发人民反抗。C孟子和墨子在爱他人这个方面有非常相近的思想,都认为施予爱才会得到爱,这符合人类情感世界中的心理对应机制。D真正的文明城市一定会为市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空间,杨女士不到15分钟就办理好了社保业务的事例,就是这一点的明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普遍认为统治者治国的目的就是富民利民,不然其统治没有正当性。B荀子、孟子都
8、生活在先秦,引用他们的话论证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恰切有力。C安源区设立“红管家”,提升人民幸福感,这是政府营造美好生活空间的举措。D两则材料虽然形式有别,但思想相通,都含着以民为本的思想,有惠民的观念。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C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荀子)D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墨子)4两则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说明。5请依据上述材料的观点,对下面文段的内容进行评析。(秦始皇)
9、欲攻匈奴,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盖天下始叛也。(汉主父偃谏伐匈奴书)(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骑兵列传汪曾祺我们为了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威震后山的骑兵营的情况,访问了黄司令员当年的黄营长。“后山”是呼和浩特人习惯的说法,泛指大青山以北地区。没想到,这位妇孺皆知,叱咤风云的将军竟是这样一个人:中等以下的身材,长眉秀眼,高高的额头。近六十的人了,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嘴整齐的白牙。衬衫,军裤,青鞋,白袜。这位将军非常寡言。他是江西永新人。这天,他一共没有说几句话,只是抽烟,喝茶,点头,微笑。最后,他说:“你们要了
10、解骑兵营,去找找杨如意吧。他还活着。”一个年轻同志向我们介绍:“他家很好找,下了灰腾梁,听见哪里哗啦哗啦地响,那就是他的家。”车过灰腾梁,我们禁不住要下来看看。这地方的景色真是特别。上了山顶,竟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平地。那么大,那么平!有的地开垦了,种了莜麦,麦苗正在成熟,随风摇摆,一片闪着银光的翠绿的海。有的地方还荒着,长着茎叶都很坚硬的劲草,草丛里开着高寒地区特有的紫蓝色的野花。听说“灰腾儿”蒙语的意思是寒冷。这个地方是够冷的。我们在山下穿的是衬衫,在山顶立了一会,就都披起预先借来的棉大衣。风,真硬。下了梁,我们的吉普车一直开进了一个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的院子。这哗啦哗啦的声音是一个风车弄出来
11、的。我们推开门,一个长着一对鹰眼的中年人斜着眼睛把我打量了一遍。我们说明是黄司令员介绍来的,他立刻改变了态度:“请进!上炕吧!”我们知道他爱喝酒,给他带来了两瓶二锅头。他用牙咬开瓶盖,倒了几碗,又从酸菜缸里捞出几个蔓菁。这地方的蔓菁很有名。别处的蔓菁是青皮的,这里的蔓菁的皮是大红的,里面的肉雪白,非常鲜嫩。他掏出蒙古人吃肉用的刀,把蔓青切成碎块:“本来应该给你们搞一点手抓羊肉,我现在这个处境来,喝!”我们说明了来意,他放下酒碗,皱起眉头:“你们问我是怎样参加革命的?我小名叫个如意,从小可不如意。我虚岁十五上就揽了工。那年来了八路军。俺们这儿也成立了抗联会。有一天晚上,有人叫我。我以为是找我干点
12、零活。原来是抗联会敛了一批军鞋,要送给八路军去。他们问我敢不敢去。我说:咋不敢!八路军挺和气,还给好的吃。我说:下回再有这事,我还去!去了几次,就熟了,后来就参了军。后来就调成排长,七转八转,我就成了连长,在骑兵营三连。”“三连是白马连!”“对。”“你就是白马连的连长?”“对。你们是不是听过一些白马连的故事?群众那么传,有些是夸大了的。”“有个萨克亚你认识不?”“那还不认识!”“这是个传奇人物!听说他打枪打得很准?”“很准!他能骑在马上把枪拆开,再装上。耍得太多了。叫他总结打枪的经验,他说只有一条:只要你不害怕,枪就跟你走。这话是不错的。这家伙真是个傻大胆。他经常一个人跟鬼子干。有一回,他骑了
13、一匹驳花马,把鬼子的骑兵队冲得稀里哗啦,砍下鬼子好些胳臂。”“白马连像萨克亚一样的人还有吗?”“你是说枪法还是胆量?”“都算上。”“俺们连特等射手有二十个,一等射手有四十个,不过称得神枪手的,只有三个人。”“都是谁?”“一个是王振东。他的打法和萨克亚不一样。萨克亚是横冲直撞,越乱越准。他不。他总是选择好有利地形,趴下来一枪一枪地打。有一回,给他一个任务,保护电台。忽然,鬼子围上来了。他叫所有的人都往下撤,他一个人顶在那里打。鬼子呜呜啦啦地上来了,他不慌不忙,点起了烟灯。啸,吸一口,砰,撂倒一个鬼子。这人死了。”“怎么死的?”“有一次他去执行侦察任务,叫鬼子咬住了。他骑着马,一边还枪,一边还唱,
14、唱了半句爬山调,吃了一颗麻籽一颗子弹钻进了他的后脑勺。”杨如意接连抽了好几口烟,用羊皮擦着烟灯,说:“这盏灯就是他的遗物。”他说的第三个神枪手呢!不用问,就是他自己。“胆子这东西是锻炼出来的。我跟你们说一个人罢。这人叫杨玉山。这个杨玉山算是个神出鬼没,胆大包天的角色。就是他,他自己说,头一次参加战斗,浑身发抖,怎么也上不去马,尿不停地流出来,洋相大了!所以说,胆子这东西是锻炼出来的。”“你们那时经常遇到危险?”“危险,那还不危险!俺们经常和敌人只隔三五里。有时他们行军过去,俺们又来,他们留下的马粪还冒热气。你就说黄营长,他要死,也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有一次,就在我这间屋子里,天刚刚亮,鬼子捂上
15、来了。黄营长还在炕上。他的马又不在。我一脚踢开后窗户,叫他骑上我的马快走。他跳上马,一只脚穿鞋,一只脚只穿了袜子。那次是真险!黄营长后来对我说,那次不是我,他就完了。唉,说这干什么。你替我死,我替你死,都一样。俺们那会有一句话形容同志之间的关系,就叫做替生替死。骑兵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战友牺牲了,他留下的马,谁也不忍骑,每天还是照样喂、饮、遛、刷。那会儿牺牲比请个假还要简单。杨玉山说,他是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的。两条:一是不当俘虏;一是一枪完事,不要挂彩就像王振东那样死法。”雷声隆隆,大雨要下来了。我们要告辞了。杨如意说:“本该给你们弄点山韭菜包饺子吃,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今天是不行了。”我跟
16、他要两个蔓菁。他说:“行,送你一缸也行!”我说:“一缸我可搬不动。我只想带两个回北京,让人们见识见识这种红皮的蔓菁。”(载于一九七九年第十一期人民文学)(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竟是这样一个人”和“竟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平地”中两个“竟是”意思相同,都表明大大出乎作者的意料。B“茎叶都很坚硬的劲草”“紫蓝色的野花”“风,真硬”,不仅突出了环境特点,也渲染出了一种苍凉的氛围。C“那会儿牺牲比请个假还要简单”“一枪完事,不要挂彩”,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却表现出勇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D“让人们见识见识这种红皮的蔓菁”中“红皮的蔓菁”,不仅照应上文,也象征
17、着白马连的精神跨越时空,绵绵流长。7关于文中谈论“白马连的故事”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连长,杨如意认为对白马连的故事“群众那么传,有些是夸大了的”,表现了他实事求是的性格特点。B“俺们连特等射手有二十个,一等射手有四十个”,既说明白马连优秀射手多,也暗含杨如意的自豪之情。C王振东和萨克亚都是神枪手,两人打法不一样,说明两人性格经历不同,而杨如意更欣赏王振东的打法。D“有一句话形容同志之间的关系,就叫做替生替死”,既表明战友间友谊深厚,也表现他们的献身精神。8杨如意讲述故事多用生动形象的情境化语言,请从文中举出三个例子并加以分析。9“列传”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为司马
18、迁首创。作者以“骑兵列传”作为小说题目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靖郭君善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要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国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
19、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靖郭君辞,不得已而受。七日,谢
20、病强辞。靖郭君辞不得,三日而听。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魏辩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注】靖郭君,即田婴,战国时齐相。刬:同“铲”。慊:快心,满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B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C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D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1、()A“刬而类”中的“而”与项脊轩志中的“某所,而母立于兹”中的“而”都用作代词,可译为“你(们),你(们)的”。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此处威王是诸侯王,故曰“薨”。C“爱则有之”中的“爱”是喜爱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吾何爱一牛?”中的“爱”的意思相同。D“先王之庙”中的“庙”,指古代天子的宗庙,与过秦论中的“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中的“庙”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靖郭君有一个门客叫齐貌辨,身上有许多缺点,靖郭君的门客都不喜欢他,于是就劝谏靖郭君不要善待齐貌辨。B靖郭君在齐宣王初立时受到冷落,齐貌辨为了
22、报答主子的厚遇之恩,就冒死去拜见齐宣王,举例陈说田婴对宣王和齐国的忠心。C齐貌辨认为太子帮助了不仁义的人,像太子这样的人必定反复无常,因此主张让靖郭君废黜太子,改立卫姬孩子郊师。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D靖郭君穿上齐威王的衣服,戴上他的帽子,佩戴他的宝剑,从薛地回来,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并流下悔恨和感动的泪水。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2)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14齐貌辨在劝说齐王时,采用了抑己扬人的方法,请简要概括“抑己扬人”的内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曲江李
23、商隐望断平时翠辇过,空闻子夜鬼悲歌。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死忆华亭闻唳鹤,老忧王室泣铜驼。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注曲江: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安史乱后荒废。唐文宗颇想恢复升平故事,于大和九年二月派神策军修治曲江。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甘露之变发生后不久,下令罢修。本诗作于甘露之变后的第二年春天,当时宦官专权的局面并没有政变。西晋陆机因被宦官孟玖所谗而受诛,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陆机故宅旁谷名)鹤唳,岂可复闻乎?”西晋灭亡前,索靖预见到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着意渲染曲江的荒凉凄厉的
24、景象,在对前朝遗迹的描写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现实政治感喟。B颔联“不返”“犹分”的对照中,显现JLH一幅荒凉冷寂的曲江图景,寄寓着诗人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C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不仅使不便明言的情事得到既微而显的表达,而且加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D本诗通过对时事的感受写伤春之情,大唐的春天已经过去,自己的春天遥遥无期,怎能不使人感伤?16本诗出色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两例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韩愈在师说中亦说:“_,_”,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2)琵琶行中,“_ ,_”两句从一弦一柱
25、的弹奏中听出了琵琶女平生遭遇。(3)赤壁赋中,“_,_”运用比喻抒发了生命短暂、人类渺小的感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有人喜欢牡丹,说她_。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竟发现有一株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汇集,艳丽异常,这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
26、浸在一片_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_,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素旧拙朴,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增删词语,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20文中面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
27、“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热度很高的议题。大气温室气体的3大元凶中,二氧化碳由于在大气中的含量高,最先得到关注。其实, ,当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之前增加了约50,而甲烷增加了2倍。同时,甲烷还能与大气污染物如氟利昂等发生反应,产生其他温室气体,造成增温效应的叠加。更严重、更复杂且无法回避的一个矛盾是,作为还原态的甲烷,经过燃烧等化学反应后,会转化为二氧化碳。也就是说,甲烷的出现本身是一种“碳源”,其转化后, 。例如,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被认为是固碳的功臣通过藻类、
28、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生态功效显著。然而,据估算,湿地(不含稻田)甲烷的年释放量大约相当于全球甲烷释放量的四分之一。如果忽略还原态的甲烷,“碳中和”讨论只在二氧化碳圈里打转,并以这个视野推导实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和施工图,落实再坚决,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和文中“地球之肾”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B连峰去天不盈尺,古松倒挂倚绝壁。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29、分)有人说,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努力不一定有成效、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没有成效或回报却依然倾尽全力的时候。你经历过哪几次“长大”?有何人生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1A2A3C4材料一是典型的论述类文本,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通过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材料二是通讯,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主要叙述了四川省成都市和江西省萍乡市的便民服务之事。5文段内容: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奴役天下百姓,使
30、他们生活艰难,死伤无数。评析:秦始皇的做法与先秦诸子的共生观念相悖。他不是以政裕民,而是以政虐民,只取不予,超出了取的限度,破坏了百姓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不能满足百姓过美好生活的愿望,自然而然就遭到天下人的唾弃,引起人民的反抗。【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但整体为主,个体为次”于文无据。依据原文“整体性体现在中国思想从来没有脱离整体来思考个体,个体永远是整体之中的个体,整体与个体是一种共生关系。支配服从的秩序结构之存在合理性,在于维护群体整体利益以及个体利益的和谐。在此视野之中,个体与群体或个体与国家,不再是一种西方式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可知在
31、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中没有论述主次的问题。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先秦诸子普遍认为统治者治国的目的就是富民利民”错误。依据原文“在先秦诸子的共生观念中,统治者负有利民富民的义务。唯有利民富民,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统治才真正具有正当性”“先秦诸子其实都强调执政者必须给老百姓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可知诸子认为的是统治者有创造条件让百姓安居富民的义务,但富民利民不是统治者治国的目的。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先秦诸子认为整体与个体是一种共生关系,在这共生观念中,统治者负有利民富民的义务。A.强调的是法令及守法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255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