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湿封市开封县朱仙镇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说“屏”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 湿封市 开封县 朱仙镇 第一 初级中学 年级 语文 上册 15 学案无 答案 新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第15课 说“屏”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把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3、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的意思,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预习导学1、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韶光() 伧俗()休憩()相称() 帷幕( )2、细读课文,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3、作者介绍了有关“屏”的哪些知识? 在文中勾画出相关例句。合作探究1、文章是什么结构?属于说明文的哪种顺序?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3、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
2、,这样有什么好处?4、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在文中找出例句说明。当堂检测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竹非草、非木,在现代植物学中,属禾本科,竹亚科。我国有毛竹、苦竹、孝顺竹等六属,共250余种。因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早在晋朝时期我国便有记述竹的竹谱。这部书,现已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植物谱录学专著。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除了用竹纤维编成的“竹布”现已少见外,食、住、行各方面均少不了。说起竹,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把用血汗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开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这就是谚语“敲竹杠”的由来。印度也产竹
3、,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讲了个有趣的神话。有个僧侣贵族,听说释迦佛身长一丈六,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一下。不料,等他挨近释迦佛,要用那根竹杖量时,佛身总比竹杖长一丈六。这时他才知道“佛法无边”,将竹杖丢下走了。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我国农谚有种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之说。“去四”,即四年以上的竹如不除去,会影响竹林的发展;三年以下的竹子却太小,不宜取用。所谓“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形象化说明,值得我们珍视。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2、“敲竹杠”一词现在一般是指什么?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色彩?3、第段中的“他不信,便做了根长一丈的竹杠,要实地量一下”是针对什么说的?4、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来说明什么?5、“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形象地说明种竹的一条宝贵经验,请用两个单句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476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