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导学训练 第2单元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导学训练 第2单元 第5课 荆轲刺秦王 WORD版含答案 2013 2014 学年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一导学 训练 单元 荆轲刺 秦王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第5课荆轲刺秦王一代刺客的壮丽悲歌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敢与忤视忤:逆。在这里是迎着目光看的意思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表被动关系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D士皆瞋目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顾计不知所出耳 荆轲顾笑武阳A不同,相同。B不同,不同。C相同,相同。D相同,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C诸郎中执兵D愿大王少假借之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而燕国
2、见陵之耻除矣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D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太子迟之A发尽上指冠 B函封之C群臣怪之 D使使以闻大王6.名句默写。(1)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荆轲和而歌,_,士皆垂泪涕泣。(3)复为慷慨羽声,_,发尽上指冠。二、精段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
3、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7解释下
4、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进兵北略地略()秦王必说见臣说()顾计不知所出顾()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太息()8翻译下面的句子。(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译文:(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译文:9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的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重要关键在于取信秦王。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C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而使樊将军自刎。D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10写出这三段文字中表示敬称的三个词语。(1)_(2)_(3)_11文中对樊将军的
5、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什么?(不超过15字)答:三、一法一练学习意动用法荆轲刺秦王中的词类活用:“太子迟之”的“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迟。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做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
6、”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试完成题目。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648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