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练习.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 资源描述:
-
1、教学目标:1.明白表达技巧的基本术语及关涉的内容;2.储备相关知识;明确答题技巧。教学重点:能准确判断各种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各种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解题技巧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考点解说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指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二、术语积累一)、诗歌的表现技巧分类:诗
2、歌的表现技巧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包含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语言特点、典故的运用、修辞的运用、诗歌的结构、诗歌的总体风格等。二)、诗歌的表现技巧具体介绍:(1)从表达方式角度归纳:记叙:叙述富有情趣 采用典型场景运用虚实结合(虚写:回忆过去、想象将来、联想神仙鬼怪、梦境)描写: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情景结合 融情于景 以景结情 全部写景(情与景)诗中有画 粗笔勾勒 工笔细描 运用白描 (诗与画)有声有色 色彩彩明色彩映衬 有声有色有味 (声与色)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动与静)采用虚写 以虚景写实情 以乐景写哀情 以表面衬内心 (虚与实)时间顺序 由高到低 由远到近 从上到下 由物及人 史到现实
3、(描写顺序)议论:情理结合 富有哲理 因事成理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 以物喻人;以他人自况 借他人抒已志;寓情于事 借古讽今; 虚景实情)(2)从纯表现手法角度归纳: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托物言志 以物喻人; 以他人自况 借他人抒已志;寓情于事 借古讽今 虚景实情虚实结合 正侧结合 情理结合 点面结合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以小见大 比兴 对比 衬托 烘托 渲染 映衬 反衬 照应 铺排 铺垫 婉曲象征 讽刺 (联想 想像) 用典(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归纳:比喻(以物喻人) 拟人 夸张 借代对偶 反问设问 反讽等。(5)从“结构”角度归纳(即歌的结构技巧
4、)总领全诗 铺垫下文 一波三折 三起一折 全部写景 点明主旨 前后照应 由远到近 从上到下 移步换景 从古到今 由虚到实 由物及人 由事入理在写景的基础上抒情 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 由历史转入现实(6)从“语言”角度归纳(即诗歌的语言技巧,常常决定诗歌的总体风格)运用叠词 化用诗句 拟声词 妙用词语(动词、形词、活用、修饰语)诗眼 委婉 含蓄 幽默 夸张 讽刺 犀利 辛辣简洁 平淡清新 绚丽优美 明快流畅语言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掷地有声 铿锵有力 热情奔放 笔力雄健 淋漓尽致 入木三分 节奏鲜明 雄浑壮阔 豪放旷达 沉郁顿挫 慷慨悲壮 平实质朴 清新雅致 储蓄隽永 形象生物 绚丽飘逸(7)“
5、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杜牧的清健俊爽李白的豪迈奔放 白居易通俗易懂 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商隐朦胧隐晦温庭筠奇丽香艳 李清照缠绵绯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韩孟的奇崛险怪 “郊寒岛瘦” “苏豪李婉”悲愤、沉郁、凄婉、悲壮;婉曲、缠绵、浪漫、轻艳、;夸张、讽刺、隐晦、朦胧;朴素、自然、平易、简练;明快、清新、清雅、清逸;峻拔、隽永、犀利、顿挫;旷达洒脱、豪放飘逸;雄浑刚健、热情奔放;大气磅礴、气势畅达;笔力雄健、奇崛险怪。(常常由诗歌的语言风格决定,因而两者有时一致)三、鉴赏指导第二课时一)抒情方式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抒情方式
6、包括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和直抒胸臆。例1阅读杜甫的诗作倦夜,完成题目。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本诗的突出特点是融情于景,请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一下。(4分)答:本诗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抒情方法。全诗通过写竹凉、朗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这些具有凄凉色彩的意象,融入自己对政局和现实的担忧,营造了一种幽寂悲凉的意境。景物描写用空间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表明诗人担心政局和现实而夜不能寐,达到了物我为一、情景相融的境界。例2(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小斋即事 刘一止怜
7、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注: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 “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
8、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找出下面这首诗直接抒情的诗句,加以分析。答: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意思是宁愿做一个带兵的军官,也比做一介书生强,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民族心态。课堂巩固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请具体分析。答:诗人描写月照江亭,烟雾笼罩,离亭冷寂,江山清寒的夜景,表达了离别后的内心感受和诗人凄凉、寂寞之情。首句写烟雾弥漫,笼罩大地,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快速南移,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
9、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因朋友的离去而幽寂,这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最后一句既是写江山夜寒,诗人感觉肤体寒冷,也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凄凉、寂寞之情。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艺术特色。答:前两句情景交融,后两句直抒胸臆。前两句描写云海弥漫,使绵延千里的雪山也昏暗了,边关孤城矗立,荒凉孤寂的景象,表现了戍边将士艰苦的生活环境。后两句塑造了身经百战的边关将士形象,抒发了将士誓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二)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白描、虚实结
10、合例1(2007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4分)答:(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例2.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下面这首诗诗人运用什么手法
11、写景?答:诗人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一个天空无飞鸟、道路无行人的寥廓而纯洁、寂静背景,塑造了一个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答: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虚实结合。前二句写的是实景:北方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明月的清辉笼罩戍楼。营造了和平宁谧的气氛。三四句写风中传来的笛音,仿佛吹落的梅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边关,这是诗人的想象,是虚景。这虚实交错、配搭和谐,构成美妙阔远的竟境。课堂巩固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