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湘西 古丈县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 资源描述:
-
1、古丈县2021年秋季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 语文题 号一二三总 分得 分(一)(二)(三)(四)(五)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三道大题,30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20分钟。得 分评卷人一、积累运用(32分)某中学开展“读名家名篇,赏经典形象”的名著推广活动,下面是同学小明的读书笔记:读鲁迅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的片段“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厝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毫无民族偏见的教师对一个“弱国”学生的心灵震撼;读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三作家中列夫托尔斯泰的片段“
2、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当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通过眼睛的刻画,展示了一个深邃、伟大的“天才灵魂”托尔斯泰;读列子中愚公移山的片段“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了一个“年且九十”却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愚公;读西汉史学家司马光史记中周亚夫军细柳的片段“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通过语言描写,间接刻画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
3、阿的将军周亚夫。总之,作者通过各种方式刻画了一个 (A眼花缭乱 B独一无二 C触目伤怀 D任劳任怨)的充满人性光辉的文学形象_。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5题1材料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深恶痛疾(w)锃亮(zn)穷匮(u)天子之诏(zho)B深恶痛疾()锃亮(zn) 穷匮(u)天子之诏(zho)C深恶痛疾(w)锃亮(zn) 穷匮(ku) 天子之诏(zho)D深恶痛疾()锃亮(zn) 穷匮(ku) 天子之诏(zho)2小明的读书笔记里划线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将正确的汉字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1)词语_中的_字改为 。(2)词语_中的_字改为。3结合语境,帮助小
4、明在第二段方框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 )(2分)A眼花缭乱B独一无二C触目伤怀D任劳任怨4小明读书笔记中记载的几本名著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晚年写的一本小说集。回忆了他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人和事。B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之一,其他两位是意大利的卡萨诺瓦和法国的司汤达。C列子是列御寇所著,他是东周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D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5根据上文和相关语法知识,为第二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含有主谓宾三种成分的句子,以表达小明的感受。(2分) 6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广大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根基。如若有一天,地球的水枯竭了,那么人间就会变成地狱。正是有了水的滋润,一切生物才能如此欣欣向荣
6、,如此生机勃勃。A B C D8名著阅读。(4分)(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的 埃德加斯诺所著,这本书又名_。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_。(2)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给战士规定的三条简明纪律是:_;不拿贫农一点东西;_。(2分)9综合实践学习(6分)“人无信不立”是我们本学期第二单元一项重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1)现请你写出与诚信相关的两句名言。(2分)A B (2)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2种活动形式。(2分)例如:活动形式一:举办“讲诚信故事”的演讲小组赛。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你知道有哪些诚信故事吗
7、?请你写两个出来。(2分)A B 10古诗文默写。(8分)(1)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2)风休住, 。(李清照渔家傲)(3)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4)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5)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_ , 。(6)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曾说其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雁门太守行即典型代表,其中以“黑”“金”在色彩和形象上进行鲜明对比的两句是:_,_。得 分评卷人二、阅读理解(58分)(一)阅读杜牧赤壁完成1112题(6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1选出对这首诗理解
8、有误的一项。( )(3分)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1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14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9、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乙)子贡问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兵革非不尖利也(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足兵 ( ) 民信之矣(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君子有不战
10、,战必胜矣。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5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2分) 16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 (三)阅读雾霾完成1719题(10分)雾 霾连日来,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大半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雾霾天气袭扰中东部城市。网友调侃:“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三九时节雾纷纷,路上行人吸断魂”;“雾霾霾兮,天昏暗,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么,究竟什么是雾霆?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
11、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和雾都会对人们的视程产生影响,给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他们核心物质都是灰尘颗粒,同时二者也存在很大的区别:雾主要是以水汽为主,雾的相对湿度一般在90%以上,而霾在80以下;从能见度上讲,能见度在1km以下的统称为雾,能见度在1km以上的我们叫轻雾。但是霾的能见度好些,大概在1km以上但小于10km的就属于灰霾现象。从辨别颜色来讲,纯洁的雾应该是白色或者是灰色的;霾有点发黄的颜色。华南地区的人把它称为“彩色的云”,它的名字非常漂亮,实际上和雾有很大的区别。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增多,危害加重。
12、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霆天气”。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