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8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8 WORD版含答案 2013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训练 文言文 阅读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8一.【题文】阅读下文,完成15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
2、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顺流而东也东:作状语,向东。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哀吾生之须臾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师
3、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哀吾生之须臾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为其然也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而今安在哉? D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5下列各句中,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6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苏
4、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7翻译下面两个句子。(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答案】1B 东:作动词,向东攻取。 2C 3C 4C 5B 6A7(1)精神专一,忘掉形骸,似乎与万物相融合。(2)任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二.【题文】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题目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
5、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 选自师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B而绝江河 绝:横渡C非能水也 水:游泳D今之众人 众人:许多人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C吾尝终日而思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于师3.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子何恃而往?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
7、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B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近于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答案:【答案】1.D2.C3.B4.A三.【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看竹图记(清)朱彝尊宁都魏叔子与予定交江都,时岁在辛亥。明年
8、,予将返秀水,钱塘戴苍为画烟雨归耕图。叔子适至,题其卷。于是叔子亦返金精之山,苍为传写作看竹图,俾予作记。予性癖好竹。甲申后,避兵田舍,凡十余徙,必择有竹之地以居。其后客游大同,边障苦寒,乃艺苇以代竹。既而留山东,见冶源修竹数百万,狂喜不忍去。归,买宅长水上,曰“竹垞”。叔子过予,言金精之峰十有二,其一曰翠微,易堂在其上。梧桐、桃李、橘柚皆植,独竹不生,种之,自叔子始。近乃连冈下上,无非竹者。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珍木之产,由两叶至寻尺,岁久而林始成。又或萎于霜,或厄于闰。若夫竹,苟护其本,则末乃直上,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叔子居易堂读书且
9、二十年,天下无知叔子者。一旦乘扁舟,下吴越,海内论文者,交推其能,若竹之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也。文章之为道亦犹种竹然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其生也柯叶必异然则叔子毋恃其已学者而可矣!注释:魏叔子:魏禧,字叔子,江西宁都人。名模清初著名散文家。戴苍:清代画家。善写照,亦工山水人物。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明亡。易堂:魏禧的书斋名。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俾予作记 俾 :使,让。 B乃艺苇以代竹 艺:种植C盖予两人嗜好适同也 适:恰好 D若竹之解于箨而骤干夫烟霄也 干:竹竿2下列加点词语,选出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则末乃直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乃艺苇以代竹 于是
10、乘其厉声以呵C其后客游大同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匪特有君子之守而已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幅画的题记。作者酷爱竹子,文章选取了几件事,写对竹的喜爱,也写了与魏叔子的友情和共同爱好。B作者他讲学念书的地方,本来没有什么竹子,自他种上了竹子后,规模不断壮大,以至于满山遍野都是竹子。C作者从竹图联想到种竹,又从种竹联想到文章和做人之道。可谓意味深远。D文章最后一句是作者直言不讳地向魏叔子提出忠告:“叔子你这样有才学的人也要不断学习,不要只依靠已有的学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甲申后,避兵田舍,凡十余徙,
11、必择有竹之地以居。 (2)其勃然兴起,突怒无畏,类夫豪杰之士,拔泥涂而立加万夫之上。 5用“/”号给划虚线的句子句读。文 章 之 为 道 亦 犹 种 竹 然 务 去 其 陈 根 疏 而 壅 之 其 生 也 柯 叶 必 异 然 则 叔子 毋 恃 其 已 学 者 而 可 矣!答案:【答案】1、D 2、D 3、B4、(1)崇祯十七年后,为逃避兵乱归隐田舍,一共迁移十次之多,每次都必定选择有竹子的地方居住。(2)竹子勃发生长(翻成“蓬勃地生长”也可),奋勇突进而无所畏惧。像那些豪杰之士,不染泥污而卓然立于众人之上(或:从泥淖中拔地而起,超出众人之上)。5、文章之为道/亦犹种竹然/务去其陈根/疏而壅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