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二语文暑期备课教案:4.12《苏武传》2(新人教版必修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武传 2013 年高 语文 暑期 备课 教案 4.12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12、苏武传说课稿【背景材料】 一、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
2、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二、相关评论(其冬,丁令盗武牛羊)卫律为丁令王使人盗之,以困武。冀其终降,以分谤也。(王必欲降武)时陵为右校王,故因其称。(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节者也。(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十七)如以后世史法论,图画麒麟阁功臣事,必当属之
3、霍光传后矣。此知班氏犹得春秋“微而显”“志而晦”之旨也。苏武唯此一事,足以伸眉身后,故班氏特以此事系之传后,以慰千载读史者之心。良史用心之苦,非晋、宋以后史家所知。李慈铭汉书札记)三、参考译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的基础知识。二、能力训练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2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三、德育渗透目标 突出弘扬爱国主题,引导学生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
4、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课时 学生活动的设计 1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2)借助字典,正确译文。(3)归纳文意,记下学习的难点。 2课内采用专题讨论的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的准确运用等文言的基础知识。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
5、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
6、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三、重点、难点的孝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一)预习课文 1借助字典,通读,通译课文。 2标出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文意。 (二)落实有关文言语言知识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3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
7、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二、整体感知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