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预测-语文(9)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年高考预测-语文9 WORD版含答案 2013 年高 预测 语文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3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语文】高考预测试题(9)预测题 二、古诗文阅读文言言阅读(一)命题预测1.选材:以人物传记为主,且可能出自“二十四史”,但也应关注人物形象较具体的一些散文。所选人物侧重于正大刚直、为人正派,或忠勇有谋、孝心可表,或勤政廉明、博学多识等。2.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等考点基本稳定。对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的考查,虽然在形式上弱化了,但是在文章综合阅读、细节把握、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均有所体现。3.题型:相对稳定,主观、客观相结合。(二)题型示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寇隽字祖俊,上谷昌
2、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
3、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
4、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注】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选:量才授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性又廉恕 廉:清廉 B.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行:品行C. 嘉隽守正不挠 挠:阻止 D. 于是梁人惮焉 惮:害怕7下列各组语句子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3分)遂访主还之 隽参护军事东讨资费巨
5、万,主吏不能欺隐 见使雷同,未敢闻命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于是梁人惮焉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B. 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有雅志、不以财利为心的表现。C. 寇隽担任主簿时,灵太后花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隽管理此事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D. 寇隽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当地的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下令郡县建立学
6、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年后风俗得到改观。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隽乃令郡县立痒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草。(5分)译文:(2)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5分)译文:古代诗歌鉴赏(一)命题预测1.选材:以短小清新、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唐宋诗词为主,且以名家的非名篇和非名家的名篇为重点。2.考点:相对稳定,稳中有变。仍然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思想感情为主要考查点,试题设置与以前相比,考点更加细致深入,往往一题考查多个考点,常从对诗歌一词或一句的分析扩展到对诗歌整体的鉴赏,倾向于对考生整体鉴赏能力的考查。3.题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